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钟楼的历史,西安钟楼简介50字

  • 历史
  • 2023-04-12
目录
  • 西安钟鼓楼的传说
  • 北京鼓楼的来历和历史
  • 西安钟楼介绍简短
  • 西安钟楼建筑结构分析图
  • 钟鼓楼的来历

  • 西安钟鼓楼的传说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数迟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做罩,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薯胡李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鼓楼的来历和历史

    西碧宴悔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祥瞎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悔正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西安钟楼介绍简短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古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明代西安是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西安钟楼都居中国同类建筑之首。

    钟楼迁移的目的是使其始终处于城市交通的地理中心位置,体现了古人对待时间的重视程度。据《钟楼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滚好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完成这样一座让备腔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是中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西安钟楼的构造和特点坦衫

    西安钟楼为一座四角攒尖顶、重檐三滴水的高台建筑,通高36米。楼基座以青砖砌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35.5米、高8.6米。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6米的券洞门与四条大街相互穿通,北边券洞门左、右各有一砖砌踏步可登。

    钟楼建于基座正中,面宽、纵深各三间(16.57米),连明廊共五间(21.39米),每层有圆柱回廊和迭起的下檐,均施斗拱,绿琉璃瓦屋面。

    一层大厅四面有木格扇门,周为,顶有方格彩画藻井,厅内东南角有扶梯盘旋而上。二层大厅有木格扇门,周边回廊围以木栏杆,全城风光可尽收眼底。一层西墙镶有明代《钟楼东迁歌》碑、清乾隆五年(1740年)张楷撰文的《重修西安钟楼记》及1954年整修钟楼碑。

    据清《重修西安钟楼记》记载,明代钟楼悬唐景云年间(公元710~711年)所铸铜钟。现悬铜钟为1995年按景云钟复制。

    西安钟楼建筑结构分析图

    我国的钟楼有很多,如西安钟楼、北京钟楼 、靖江钟楼 、福州钟楼 、榆林钟楼,它们的来历也各不相同,以西安钟楼为例,讲一下它的来历。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

    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

    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

    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朱元璋又派他的隐毁猛二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

    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

    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

    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

    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亲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

    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太子朱标不久以后英年早逝,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不了了之,西安在历史上最后一次错失了重温国都旧梦的机会,但西安钟鼓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和故宫中和殿相同,鼓楼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和天安门城楼一样。

    不仅是房顶屋檐,西安钟鼓楼描龙画凤的和玺彩绘,同样只使用于皇家建筑当中,非比寻常。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灶桥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现余高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属碑林区管辖)。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它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首。

    钟鼓楼的来历

    钟楼始建肆基于1530年,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茄雹态阔12米多。因年久失修,于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钟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4千克,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颤源日制”8个字。钟声宏亮浑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