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拓展题?从第一个可以看出方框是 800÷4=200 第二三角是 200+200+△+△=1000 △+△=1000-400 △+△=600 △=300 第三和第四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四方一个是圆,其他三个一样,那么,二年级上册数学拓展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二年级#导语】应用题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应用题掉小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检验学生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而且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
1、小海用8厘米长的尺子量数学书面的边长,正好量了三次,数学书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学校在教室走廊的两边摆花,一边摆6盆,另一边5盆,一共摆几盆?
3、学校在教室走廊的两边摆花,每边都摆6盆,一共摆几盆?
4、小轿车有27辆,面包车比小轿车少15辆,大客车比小轿车多15辆。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多少辆?
5、花店里还剩36盆花,卖出的和还剩的一样多,原来有多少盆花?
6、工人叔叔已经修好了16把椅子,还要修8把,一共要修多少把椅子?
7、友谊路小学的学生分两批看电影,每批6个班,一共有多少个班?
8、妈妈买了4个蛋糕,每个蛋糕7元,30元钱够吗?
9、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10、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两种方法)
1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12、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13、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14、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15、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16、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17、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18、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9、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20、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篇二】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应用题
1、学校美术组有25人,唱歌组比美术组多17人。5点30到8点一共2个小时30分钟,化成分钟是150分钟,150除以10,则是15辆
但是,这不包括5点30发的,所以15+1=16(辆)
应共发了16辆
i)
6套沙发=6长+12单
6长=6人
12单=3人
共9人
ii)
想问的应该是最多多少套,否则只做单人沙发,最后只有0套。
下面解最多多少套
3个工人一组,其中一个做单人沙发(共4个单人沙发),两个做长沙发(共2个长沙发)
3个工人一组,一天可以做2套沙发
30个工人就是20套
【 #二年级#导语】做数学题可以高效帮助学习者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基本知识,拓展思路,积累技巧。而这些恰是考试所需要的。但是,做题有用的前提是,做过的题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做错的完全理解没有,否则,只是练字,起不到做题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一、算一算。34+8=49+5=42+31=6×6=
3×5=4×6=24+60-7=2×6-6=
二、填一填。
1、3+3+3+3+3+3=3×()5+5=()×2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刻度3,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9,这个物体长()厘米。
3、一只手有5根手指,两只手有()根手指,两双手有()根手指。
4、26厘米+37厘米=()厘米
1米-45厘米=()厘米
5、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两个加数都是4,和是()。
6、把6+6+6+6+6-10改写成乘减算式是()。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旗杆高约15()
篮球场长约28()
叶子长约10()
四、列竖式计算。
39+28=83-56=90-42=74-18=70-24-16=
28+36+19=71-34+26=64+17-25=
五、画一画。
昨天我遇到一道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册《新课堂》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拓展思维练习题,我觉得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道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原题是这样的:
“两个自然数的和为350,把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它与另一个数相等,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
为什么对于说对学生非常具有挑战性呢?我们就来疏导一下题目里的数学信息吧:
一、错误思维导向
1、“自然数”这个概念是在西师版2013版审定教材(下同)中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学习环节,所以在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是没有涉及到这个数学术语的牵引。
2、“把其中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它与另一个数相等。”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整百数末尾去掉一个0缩小10倍、增加一个0扩大10倍,更不能用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中小数点前后移动一位的10倍关系,两数相差9倍,两数和是11倍,显然对于此题用这种两种思维都是错误不可用的。
二、正确思维导向
从本单元本小节“三位数的加法”进行思考,指导学生本题中的“自然数”指的是我们目前学习的三位数之内的数数着手,把这个概念应该变为数数来理解。
1、“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它与另一个数相等。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拓展题的全部内容,昨天我遇到一道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册《新课堂》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拓展思维练习题,我觉得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道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原题是这样的:“两个自然数的和为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