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初二历史小论文,初二历史小论文近代史200字

  • 历史
  • 2025-11-24

初二历史小论文?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备感自豪,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然而,我们是否曾深思,这一切辉煌是由谁铸就?那些铭刻着屈辱的历史篇章,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痛。1860年10月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遭受洗劫。这些强盗将能搬走的珍宝一抢而空,那么,初二历史小论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二历史期中小论文

改革开放30周年时,穿衣、吃饭、住房、交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食: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住: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初二历史小论文题目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而深远,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们自豪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祖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但是,我们何曾想过,这是谁为我们建造的呢?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悲痛欲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搬不动的,就用大火烧,把圆明园内的珍贵财宝统统抢走,洗劫圆明园。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他们是多么蛮横!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他们在南京无恶不作,两人比赛谁杀的人多,有的中国人被活活埋葬,他们射箭,用中国人当靶子,日本侵略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就在这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有的革命先辈奋起反抗,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

坚强的意志,另我们全中国人感动,团结一心的力量与侵略者顽强斗争。

时光飞速,沉睡的雄狮已早早的屹立在世界东方,神舟飞船一次次的发射成功,宇航员们遨游太空,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科技越来越发达,这都是我们中国的风采。

初二历史小论文100字左右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说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初二历史小论文30篇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小论文如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了一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最终走向了胜利和辉煌。

首先,中国受到了西方的冲击,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并失去了主权。这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洋务运动是最早的尝试,它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制约,洋务运动并没有成功。随后,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这些变革试图从制度上改变中国,推动民主化和社会改革。然而,这些变革也遭受了失败,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社会基础和外部支持。

尽管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进行了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斗争。最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小论文8年级

历史小论文参考论文题目: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当代价值

商鞅,又名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家之一。他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让积贫积弱的秦国发生了质的改变,也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一、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家为增强实力,先后掀起了各式各样的变法运动,而商鞅变法是其中最彻底、最有成效,也是政令延续最持久的一个。它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深度迎合了统治阶层的政治需求。变法之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弱,“六国卑秦,不与之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奋发图强,改变落后面貌。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留下了“四见商鞅”的美谈。商鞅变法深度迎合了秦孝公“变法求强”的政治意图,所有法令都围绕“富国强兵”展开,为秦国“图霸”服务。君臣二人及变法集团之间形成了很高的政治默契,虽然变法遇到很大阻力,但是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能得到秦孝公的肯定与支持,是商鞅变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二)变法内容体现了“富国强兵”的发展旋律。商鞅变法是较为典型的“战时变法”,受社会及政治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以上就是初二历史小论文的全部内容,历史小论文参考论文题目: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当代价值商鞅,又名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家之一。他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让积贫积弱的秦国发生了质的改变,也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一、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