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一语文卷?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那么,2017高考全国一语文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使用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我知道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有九个题目,今天刚看了李玮老师和其他两个老师,三个数理化老师做的高考语文作文解析,笑死我了。哈哈,果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看完觉得作文也没那么难啊,当时就是写不出来!
2017 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命题出现了十二个关键词,关键词浓缩多领域,“不在立意上为难学生”。
看上去这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其背后藏有命题人的巧思,因为每个关键词都呼应到了一些立意高点。12个核心关键词是命题人精心选出来的。考题既与当前社会主流意识保持一致,又不落于空洞的说教。考题的表达方式、文章文体、角度选择都是自由的。考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写法,去诠释自己心中的中国。
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内容去写,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低的门槛和广的视角,有助于缓解教育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体现了高考对教育暂时落后地区考生的温情关怀。
该命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者一味做题,要更好地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科技的发展。”作文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两三个关键词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发展,从审题立意看,难度较小、选择较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思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体现了语文“功夫在诗外”的特点。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以上就是2017高考全国一语文卷的全部内容,1. 2017全国卷Ⅰ高考作文怎么解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