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主要内容:1、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2、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那么,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主要内容:
1、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
2、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
5、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
【答案】: [知识梳理]1、所有 势 内 焦耳(J)
2、减少 增加
3、热传递 做功
4、减少 增加 差 转移
5、能量 焦耳
6、机械 内 减少 增加
[课堂作业]1、a+d+e b-c
2、热传递 做功
3、机械 升高
4、液化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5、B
6、D
[课后作业] 7、分子运动 热传递
8、增加 做功
9、减少 热传递 液化
10、(1)温度
(2)热量
(3)内能
(4)热量
(5)温度
11、B
12、C
13、B
14、C
15、D
16、B
17、D
18、机械(或动) 内做功 机械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 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关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一、内能的概念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情况。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
分子动能: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分子动能。由于物体内分子数量庞大,且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每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也不同。为了研究大量分子的整体运动情况,我们引入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这一概念。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标志”并非指每个分子的动能都与温度一一对应,而是指温度反映了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
分子势能: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因此当分子间距离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表明,在某一特定距离(称为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距离小于或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都会增大。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的内能的知识点相对较难,教师们要准备哪些中考典型题内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1.河北中考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水结成冰,物态变了,但物质没有变化,即物质的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A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隔大;水加糖变甜是糖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C、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浙江湖州中考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1所示:
2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解析:汽化是物理变化,水汽化后,水分子的结构保持不变。水发生汽化时,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C选项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的分布情况。
答案:C
3.山东济宁中考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 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以上就是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全部内容,理解热值的关键在于其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燃烧特性,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能力。这一特性仅与燃料种类相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无关。实际应用中,常利用吸热等于放热的公式,即cm(t-t0)=ηqm',进行计算。例如,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