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音乐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起源

  • 音乐
  • 2025-07-04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奥尔夫比较那么,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起源与发展

达尔克罗兹(1865 - 1950)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 年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 1900 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并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于 1902 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如今,他的方法不仅广泛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理论核心

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教学内容

体态律动

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但必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并要按照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视唱练耳

通过一系列的视唱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然后按照等时值去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视唱最先练习 C 自然大调音阶,用节奏上的变化使音阶成为旋律,并要求上行时唱渐强,下行时唱渐弱。

即兴音乐活动

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韵律体操、试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

教学特点

立足于听(音乐):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身体为乐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教学方式为游戏: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当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让课堂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对教师要求高: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适用人群广泛: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至三岁儿童,大至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教学实践建议

不同空间和年级的教学方法

对于空间小或年级较低的学生,可以采取哼唱歌曲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体态律动中的原地动作,利用一些肢体上的小幅度动作,例如鼓掌、跺脚、挥手等,将听到的音乐有意识地表现出来。同时可以训练学生们的反应力,

以上就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全部内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奥尔夫比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