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数学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4~6年级的数学故事

  • 数学
  • 2024-11-30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1、泰勒斯:巧测金字塔。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那么,六年级数学小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4~6年级的数学故事

1、泰勒斯:巧测金字塔。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田忌赛马: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阿基米德的故事: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1、华罗庚解题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

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

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

2、高斯加法

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数学趣味小故事5年级上册

1、数字0的由来: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2、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数学小故事6年级30字

1、蒲丰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让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客人们按他说的做。蒲丰的统计结果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2、沙贡塔娜。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

3、高斯发现数学定理。计算由1加到100的加法使用简便运算。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加到100的方法。之后高斯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

数学小故事100篇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以上就是六年级数学小故事的全部内容,1、蒲丰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让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客人们按他说的做。蒲丰的统计结果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2、沙贡塔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