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强国?那么,数学强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科技发展的支撑:数学是基础科学中的基础,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任何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的成就必须名列前茅。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数学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微积分理论对牛顿物理学成就起到关键作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也与数学进步密切相关。
与传统数学强国的对比:丘成桐教授指出,当前中国数学和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大国相差甚远,还未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与俄罗斯(苏联解体后虽势力不如从前但仍不容小觑)相比也有差距,并且尚未达到日本高木贞治1915年在数论方向做出极为重要突破性工作所代表的日本数学的成就水平。
自身存在的问题
评估体系不客观全面:中国数学界对自身数学水平在世界前沿的位置缺乏清晰认识。在评估奖项、晋升时,较少征求国际专家意见,多由国内同行决定,且数学学科大部分重要学者年纪偏大,因循守旧,对现代数学发展认识不全面,对新兴学科评估不准确。而国际评估中很多学校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高低等评估学科是否达到世界一流的方法,对于最前沿学问远远不够,中国高校既缺乏最前沿科学家,征求全球专家意见时又多局限于华裔学者,不够全面。
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中国学生存在擅长做题但难以成为大数学家的困境,部分原因是功利心较重,要戒除功利心,真正以学问本身为奖励,同时需要激发和保持对数学的兴趣,肯长期努力,发掘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局限于做别人出的题。另外,中国的数学人才培养还缺乏像其他数学强国那样有影响力能带动整个国家数学发展方向的领军学者,像陈省身先生虽有影响力但因多种因素未能完全带动起持续稳定的数学发展潮流,并且他培养的好学生大部分留学海外,想要复刻当时的风貌有很大困难。
增加基础科学投入:中国应加大对基础科学特别是数学科学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基础科学投入不大,但意义深远。像美国在19世纪先发展经济,后在19世纪后期开始大量投资基础科学,至20世纪初期在著名大学中发展基础科学成为重要理念并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中国应学习这种长期规划的发展思路。
转变思想观念:政府机构、高校、教授群体乃至普通公众应扭转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好的成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沉下心来支持基础科学发展,否则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工业和应用技术产业都难以成功
以上就是数学强国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