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初三历史主要知识点(一)一、工业革命1、含义: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原因:工厂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3、那么,初三上学期历史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1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历史九上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四、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五、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暑假预习】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点总结
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暑假预习准备,我们整理了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的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部分重点内容:
1. 近代中国史: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关键事件及影响。
2. 世界史概览: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现代科技革命等重要历史阶段和事件。
3. 近代西方文明:探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代东方文明:关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文化运动等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
5. 现代国际关系:分析联合国的成立、冷战格局、全球化的兴起等国际关系变化。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多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度思考。预习时可尝试整理笔记,绘制时间线,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电子版获取方式:请参考链接。
特别推荐好学熊资料库,提供初中全科目学习资料、复习资料、中考总复习等电子版学习资料,助力同学们高效学习。
初三历史主要知识点(一)
一、工业革命
1、含义: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原因:工厂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3、概况
(1)最先开始:英国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特点:从棉纺织业开始;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3)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4)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明: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发明火车
4、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后扩展到法、美等国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以上就是初三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全部内容,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3、出现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建立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