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可燃冰试采成功,标志着人类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能源方式,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试采成功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那么,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因为在搏租脊基渗全球深海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燃烧热值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数倍,而且是清洁能源,然后后只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可燃冰储量巨大,预测将是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两倍。
之前由于型派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开采,现在已经试采成功,因此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千年宝库。
不过,可燃冰很难以固态形式从海洋中被开采出来,因为大气中的温度远高于海底,压力远低于海底,所以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十分有难度。但鉴于可燃返耐知冰的各种优点,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相应的开采技术,一般采用注热与降压方法。在这方面,我国亩盯率先实现了可燃冰的连续试开采,这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开采奠定基础,漏消所以意义重大。
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勘探显示,南海神狐海域有11个矿体、面积128平方公里,资源储存量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亿吨石油储量。
从5月10日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截至5月17日15时,总量试采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99.5%。
这是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神狐哗旁海域可燃冰储量只是我国可燃冰蕴藏量的冰山一角
直升机从珠海九州机场起飞,飞行约90分钟,远远就见到蔚蓝的海乱肆橡面中巍然伫立着的37层楼高的钻井平台,这里就是我国首次完成可燃冰调查的神狐海域,也是我国首次进行可燃冰试采的海域。
“对于海洋可燃冰的研究,我国是从1995年开始的,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5月18日,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祥搏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
承担此次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
公开资料显示,可燃冰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专家估计,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上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勘探开发仍需要攻克巨大的技术障碍和环境障碍,如果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大量温室气体涌入大气等问题,引发环境危机。多年来,由谨肢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支持下,中国在可燃冰的调研勘探、试开采技术验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找到可燃冰了。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庆戚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扩展资料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置换法三种。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热激化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减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研究此仔证实,将二氧化碳液化,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
以上就是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全部内容,这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实现该类型资源安全可控开采,为可燃冰广泛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谢文卫介绍,“我们提出‘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法’,有效解决了储层流体控制与可燃冰稳定持续分解难题。我们成功研发了储层改造增产、可燃冰二次生成预防、防砂排砂等开采测试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