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58页第一题

  • 数学
  • 2023-04-19
目录
  • 二年级数学下册58页第四题答案
  • 二年级数学综合试卷测试
  •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的数学
  •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45页
  • 数学位置和方向的试卷

  • 二年级数学下册58页第四题答案

    二年级的数学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目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如何教好二年级的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差散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虚搭氏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新课 标 第 一网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数除=被除数÷商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新课 标 第 一网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枝好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1斤=500克 1斤=10两 1两=50克

    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如何教好二年级的数学

    一、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

    二、看和写的方面: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

    三、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四、想的方面: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笔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年级数学综合试卷测试

    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1、解决问题;2、表帆皮内除法(一);3、图形与变换;4、表内除态桥差法(二);5、万以内数的认识;6、克和千克;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消卜;8、统计;9、找规律。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的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虚此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带誉悔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蠢正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45页

    【 #教案#导语】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森掘,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唯扰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指春旦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篇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篇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沟通,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教学内容安排难易得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照顾后进生。

    (3)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及时反馈、检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尽量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型。

    8、优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给优秀生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加速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加强优秀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优秀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数学知识或者有趣的数学知识提供在课堂上,集体研究讨论解决。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使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与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数学位置和方向的试卷

    共有10个单元。

    1

    解决问题嫌伏冲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与变换

    剪一剪

    4

    表内除法(二)

    5

    万以内数的认识芹歼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有多重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希望对你厅绝有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