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空城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正史上空城计的是谁

  • 历史
  • 2025-10-15

空城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历史中确实存在“空城计”的故事,但并非诸葛亮所用,而是曹操在与吕布交战时创造的一种战术。兴平二年(195年),曹操重新集结兵力,攻打吕布,最终在半路上遭遇了吕布的伏兵,曹操巧妙地使用了“空城计”虚张声势,成功地阻止了吕布的进攻。之后,曹操连夜调回大量部队,而吕布得知曹军只是虚张声势,那么,空城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正史上空城计的是谁

历史上关于"空城计"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的《魏书》中。书中记载,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军攻打曹操,当时曹操的军队都去收麦子了,留守的兵力不到一千人。曹操便让随军的女眷上城站岗,以此迷惑吕布。吕布看到城墙上都是女人,而且城西有大堤,城南有树林,怀疑有埋伏,于是后退了十余里。第二天,曹操在堤内埋伏了军队,最终击败了吕布。

这个故事和后来人们理解的"空城计"有所不同,因为曹操的伏兵是在第二天才出现的。但是,按照广义的定义,这个情况可以被视为"空城计",因为它展现了公开示弱示虚的要素,让对方产生怀疑而不敢进攻甚至撤退。

关于"空城计"的发明者,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认为曹操的这一招可以算作"空城计",也有人认为最早的"空城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6年。这些都是不同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尊重。

对于历史上是否存在"空城计"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就乱扣帽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保持开放的态度。

史书上空城计是谁用的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8个真实的空城计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空城计”作为一种巧妙的心理战术,被多次成功运用。以下是八个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战例:

郑国叔詹献计——史上第一个“空城计”

时间: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

背景:楚国大将令尹子元率大军进攻郑国,郑国都城兵力空虚。

策略:郑国上卿叔詹建议固守待援,同时命令士兵埋伏,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大开城门,摆出完全没有防备的样子。

结果:楚军先锋部队到达郑都城下,不敢妄动,后齐国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子元下令全军连夜火速撤回。

曹操使用“空城计”对抗吕布

时间: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背景:曹操军队出城收麦子,吕布军队突然来袭。

策略:曹操把随军家属弄到城墙上去站岗,城外布置树林作为假象的埋伏。

结果:吕布怀疑有埋伏,撤军;次日曹操真的埋伏,吕布再来时被骗走。

历史上确实存在空城计,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构的。以下是关于空城计是否真实存在的详细解释:

空城计的存在性

历史上确实有空城计这一谋略的存在,它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展现自己的虚弱来迷惑敌人,使敌人因怀疑有埋伏而不敢进攻。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使用了空城计,但这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并非历史事实。

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诸葛亮在街亭之役后,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时,采用的一种心理战术。但历史上,街亭之役的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因此诸葛亮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历史上的空城计实例

虽然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构的,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些运用空城计成功的例子。

例如,唐朝时期的张守圭在守瓜州时,就曾成功运用空城计吓退了吐蕃军队。

综上所述,空城计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

历史中确实存在“空城计”的故事,但并非诸葛亮所用,而是曹操在与吕布交战时创造的一种战术。兴平二年(195年),曹操重新集结兵力,攻打吕布,最终在半路上遭遇了吕布的伏兵,曹操巧妙地使用了“空城计”虚张声势,成功地阻止了吕布的进攻。之后,曹操连夜调回大量部队,而吕布得知曹军只是虚张声势,第二天便主动进攻。结果曹军伏兵突袭,再次大败吕布,吕布被迫放弃兖州,投奔刘备。

在一次关于“空城计”的讨论中,易中天教授指出,虽然《三国演义》将“空城计”归功于诸葛亮,但实际上这个策略是曹操在对抗吕布时所用。易教授引用《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作为依据,认为“空城计”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一位网友通过查阅《资治通鉴》指出,曹操和吕布之战更像是一场伏击战而非易中天所描述的“空城计”。《资治通鉴》记载,吕布率一万多人来战,曹操的兵力不足千人,且驻扎营地并不坚固。曹操在大堤内隐蔽兵力,仅派半数部队在外。吕布逐渐靠近时,曹操派出轻兵挑战,待两军交战时,隐蔽的兵力从堤内涌出,步骑并进,大败吕布,追击至其营地。

对此,易中天教授回应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史料依据的,不会随意夸大事实。易教授表示,他主要依据《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进行讲解,并承认自己对《资治通鉴》的研究较少,认为此书存在不可信之处。

历史上诸葛亮的‘空城计’并非真实存在

历史记载缺失:在正式的历史文献中,如《三国志》等,并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使用过“空城计”。这一情节更多是来自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

文学加工:“空城计”作为一个经典的智谋故事,被广泛流传于各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但《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基于历史事件,但其中不乏艺术加工和虚构成分。

实际战略考量: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来看,真实的战争中实施“空城计”的风险极高,需要极其精确的判断和对敌方心理的准确把握。因此,即便在历史上真有类似的战例,也极难复制和推广,更不太可能成为某个特定人物的标志性智谋。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

以上就是空城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的全部内容,关于"空城计"的发明者,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认为曹操的这一招可以算作"空城计",也有人认为最早的"空城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6年。这些都是不同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尊重。对于历史上是否存在"空城计"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就乱扣帽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