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新中国的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分别是《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1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在周恩来倡导下创作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1984年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光辉的历史进程。那么,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64年。
《东方红》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该演出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于1965年10月摄制成彩色宽银幕影片,在全中国各地放映 。
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
创作背景:
《东方红》是在周恩来的倡议和指导下,集中了全中国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各方面艺术家的智慧集体创作完成的。
1964年7月1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各部党组书记会议上提出,在国庆十五周年时,要通过创作一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大型演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程,把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完整地表现出来。
同时,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大型演出,走出一条民族大歌舞的新路。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央宣传部组织各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研究,很快对大型歌舞的总体设想、规模、艺术表现和组织领导等提出具体意见,拟定了报告。
8月1日,周恩来批准了报告,并亲自拟定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指示领导小组和全体创作及演职人员,要全力以赴,争取搞好,并在国庆期间上演。
1 <东方红>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歌舞作品,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创作。共分八场。作品表现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演出工作人员共3500人。经典歌曲:《赞歌》、《情深谊长》、《游击队歌》、《二月里来》、《南泥湾》等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邓玉华、才旦卓玛、胡松华等歌唱家因此红遍全国。
第一场:东方的曙光
第二场:星火燎原
第三场:万水千山
第四场:抗日的烽火
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
第六场:中国人民站起来
2《中国革命之歌》是《东方红》的姊妹篇,为庆祝建国35周年而创作。作品表现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84年,演出人员共约1000人。
在艺术表现上以音乐舞蹈为主,综合运用了诗歌、绘画、电影、戏剧等多种形式和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北京中国剧院隆重演出。这是继《东方红》大歌舞之后,又一部高奏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革命史诗,是一幅中国革命斗争史的壮丽画卷,是一曲对无数革命先躯英勇献身精神的热情颂歌。参加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作演出的有首都和部分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共68个单位的1300多名创作人员、演员、工作人员。
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东方红》。
《东方红》的特点如下:
历史背景:该作品是为了庆祝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全面反映中国历史的大型音乐歌舞作品。
结构与内容:作品共分八场,表现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涵盖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
规模与人员:演出工作人员共3500人,规模宏大,展现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集体力量和创作水平。
经典歌曲:作品中包含了许多经典歌曲,如《赞歌》、《情深谊长》、《游击队歌》、《二月里来》、《南泥湾》等,这些歌曲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艺术影响:邓玉华、才旦卓玛、胡松华等歌唱家因参与《东方红》的演出而红遍全国,他们的歌声和表演艺术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音乐舞蹈史诗的定义:音乐舞蹈史诗是一种结构宏大的表演艺术形式,以音乐、舞蹈、诗歌、舞台美术为艺术手段,概括地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类似的表演艺术形式,而《东方红》则是现代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典范之作。
演职员如下:
导演团:陈亚丁、周巍峙、丁里、许平、安波、胡果刚、时乐濛、黎国荃。
主要演员:李光曦、邓玉华、刘秉义、耿莲凤、程志、聂建华、李元华、阿金达娃、金山、葛运平、张爱、崔蕊、施艳玲、陈宇、粱俊鸽、罗琪、姚建萍、何巧玲、老泥车、林中华、冯福生、朱琳,李小祥、张嘉玲等。
艺术价值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不仅仅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的经典巨作。
尤其值得今人唏嘘称道的是,这部尊为史诗的文艺巨片,在创作、排练与拍摄的过程当中,并未因"诗"而废"史",而是以一种严谨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准确把握了“诗”与“史”的审美表现关系。
以“诗”证“史”,“诗”、“史”互见,从而使影片既准确深刻地传达出一份厚重而苍凉的历史追怀感,又抒发了作为胜利者对于自身辉煌业绩的欢欣和满足。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面诗朗诵者是:
林中华(男)和 白慧文(女)
《东方红》简介
中国第一部歌舞史诗巨片!为国庆15周年献礼、由周总理担任总导演、3500名艺术家集体创作出的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经典!
总 导 演:周恩来
演出时间:1964年10月2日
出品时间:1965年10月1日
演出地点:人民大会堂
演出人数:3500多人集体创作
创作历时:1964年7月-10月1日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赶出来的
出品公司:八一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 新闻记录片电影制片厂
序曲
歌舞:《葵花向太阳》
歌曲:《东方红》
(混声合唱)陕北民歌 李有源词 李焕之编曲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哟,
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哟,
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
哪里人民得解放。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
哪里人民得解放。
朗诵(男):
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可是,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怎能忘记毛主席带领我们跨过的万水千山!
以上就是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的全部内容,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东方红》。《东方红》的特点如下:历史背景:该作品是为了庆祝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全面反映中国历史的大型音乐歌舞作品。结构与内容:作品共分八场,表现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涵盖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