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详细教案

  • 数学
  • 2025-10-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一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面与体的区别。 课前准备:相关几何模型、课件。教案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那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并板书。评析: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发放立体图形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2. 学生尝试用手触摸和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面的大小等。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的特点,如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六个面等。评析: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评析:通过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理解。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有关立体图形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评析:通过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应用能力。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评析: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反思:1. 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实践教案

【 #一年级#导语】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一个孩子的智力的核心。数学是能够快速有效、全面提高孩子智商的工具。数学学习对开拓思路有着重要作用。数学学习好的学生整个理科都会比较优秀,因为数学是理科的基础,物理化学都需要数学这个基础。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课题: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后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

3、积极主动参与方位的认识过程,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产生用数学的眼光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人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预习:你能说出你的鼻子的下面和嘴巴的上面是什么吗?你的前面和后边是哪位同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概要

教案一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面与体的区别。 课前准备:相关几何模型、课件。

教案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实录: 通过机器人引入课题。 分组活动,按形状分类物体。 阅读课本,学习图形名称。 小组活动,探索图形特征。

教案三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

【 #教案#导语】《掷双色片》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类、 数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电子版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课题: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