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计算题?答案如下:确定溶质质量:假设题目中描述的是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且图像拐点处的横坐标代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根据化学方程式 $CuSO{4} + 2NaOH = Cu{2} downarrow + Na{2}SO{4}$,以及比例关系 $160:80 = x:40g times 10%$,那么,初三化学计算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溶液中含有微粒:H2O、Na+、Cl-(如果考虑水的微弱电离,还有H+、OH-)(由于恰好完全反应,可认为溶液中没有SO4 2-)也就是说,剩余的是氯化钠溶液。
BaSO4的相对质量为233,换算得原来BaCl2的质量为208*4.66/233 = 4.16g。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列化学方程式: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xg4.66g
208 233
x/208 = 4.66/233,解得x=4.16
故溶质质量为4.16克。
方法二:注意到BaCl2和BaSO4中Ba占的比例是一样的(每化学式一个),故可以直接列式4.66*(208/233)=4.16(克)(括号内表示两者相对质量的比)
因此质量分数为4.16%。
初三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题的解答如下:
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已知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3g,根据化学方程式$H{2}SO{4} + Zn = ZnSO{4} + H{2}$,可以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为19.6g。
假设稀硫酸的总质量为120g,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19.6g}{120g} times 100% = 16.3%$。
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同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y为32.2g,以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z为0.4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反应前稀硫酸和锌的总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即$120g + 13g0.4g$。
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32.2g}{120g + 13g0.4g} times 100% = 24.3%$。
总结: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3%。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
滤液中剩下的是NaCl
BaSO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32+16*4=233
所以4.66g的BaSO₄是0.02mol
也就是说原BaCl₂也是0.02mol
而0.02molBaCl₂的质量为0.02*(137+35.5*2)=4.16g
所以质量分数为4.16/100=4.16%
(1)已知3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7%,求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解:
S=溶解度
P=质量分数(去了%)
S=100P/(100-P)
=(100×27)/(100-27)=37克
答: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7克。
(2)现有5%的硫酸50克,要使其浓度增大到20%,需要加入95%的硫酸多少克?
解:设要加入95%硫酸
X
克。
P%=m质/m液
×100%
20%=(5%
×
50克
+
95%*
X)/(50克+
X)
×100%
20%=(2.5克+0.95
X)/(50克+X)×100%
2.5克+0.95X=10克+0.2X
0.95X-0.2X=10克-2.5克
X=10克
(3)10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稀释成10%的硫酸溶液,需要加入多少质量的水?
解:设需要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X。
100克×98%=10%*X
X=980克
M加水=980克-100克=880克
(4)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计算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P%=M质/M液×100%
=36克/(100克+36克)×100%
≈26.5%
(5)某硫酸溶液245克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1克氢气,计算这种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
1铁的某种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72B、 160C、 232D、 256
2一种含氧化铁的铁矿石,经测定含铁49%。求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某含氮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C、+3价 D、+4价 E、+5价
4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为40%和50%,则X2YZ3中的Y的质量分数为()
A、 35%B、 30%C、 25%D、 20%
以上就是初三化学计算题的全部内容,溶液中含有微粒:H2O、Na+、Cl-(如果考虑水的微弱电离,还有H+、OH-)(由于恰好完全反应,可认为溶液中没有SO4 2-)也就是说,剩余的是氯化钠溶液。BaSO4的相对质量为233,换算得原来BaCl2的质量为208*4.66/233 = 4.16g。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