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著名化学家拉瓦锡

  • 化学
  • 2025-09-05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拉瓦锡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操作: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现象: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对剩余部分气体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不支持呼吸,也不助燃,那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死亡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认为这全部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的结论。在测定中,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该实验从另一方面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或不能支持燃烧。

19世纪前,人们认为空气中仅有氮气与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稀有气体。人们已能精确测量空气成分。

法国化学家谁发现了氧气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汞的好处:

①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固体,不会对气压造成影响。

②生成的氧化汞加热还能分解,重新释放氧气。

拉瓦锡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

现象: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

对剩余部分气体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不支持呼吸,也不助燃,因此拉瓦锡认为它们是氮气。

随后,拉瓦锡将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外一个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

实验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2Hg+O2==△==2HgO

2HgO==△==2Hg+O2

但是由于汞与氧气反应缓慢,而且汞对人的危害大,所以现在一般用红磷替代汞做实验。

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与拉瓦锡实验原理类似。

化学家拉瓦锡的故事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氮气、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78%、21%,这两个数据总和还达不到100%,说明空气还含有其他少量气体,如空气中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

故填:拉瓦锡;氮气;氧气;78%;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

著名化学家拉瓦锡

在18世纪末期,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实验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汞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反应。这一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式来描述:汞+氧气=(加热)=氧化汞。

反过来,当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时,又会释放出氧气和金属汞。这一过程同样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氧化汞=(加热)=氧气+汞。这些实验不仅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还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后来的化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拉瓦锡的实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被视为化学史上的里程碑。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证明了燃烧过程不仅仅是物质的消耗,更重要的是氧气的参与,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汞与氧气之间的这种转化关系,不仅展示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还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奥秘。这种可逆反应的发现,对于后续化学家们探索物质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再分解成氧气和汞的过程,拉瓦锡不仅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还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这种实验方法和理论框架,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拉瓦锡的实验还为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转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汞和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展示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还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复杂性。

18世纪法国化学家

在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主要成分的人是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他于1774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否定了燃素学说。在实验中,拉瓦锡观察到蜡烛燃烧时钟罩内空气体积减小了1/5,剩余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动物在其中会窒息。这证明了空气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复杂混合物组成。

在拉瓦锡之前,德国科学家史达尔约在1700年提出了“燃素学说”。他认为燃烧过程中燃素逸去,蜡烛燃烧时蜡烛缩小下塌化为灰烬,燃烧失去燃素现象,即:蜡烛-燃素=灰烬。史达尔认为空气成分以氮气为主,同时还含有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

然而,燃素学说并不能解释自然界变化中的某些现象。例如,金属燃烧后质量增加,这与燃素学说中的燃素有负质量的假设相矛盾。因此,拉瓦锡在进行铅、汞等金属的燃烧实验时,发现了空气中存在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即氧气。这一发现最终证明了空气中存在复杂成分,并为现代空气组成奠定了基础。

除了氮气和氧气,空气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氢气等不定成分,这些成分因地区而异。此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氨气和甲烷等气体,以及悬浮的灰尘等杂质。

在原始大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随着绿色植物的出现,光合作用不断进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被植物吸收,使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多。

以上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的全部内容,物质的总量为什么不变?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物质不灭定律”中找到。物质不灭定律,又称为质量守恒定律,是18世纪下叶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独立发现的。这一定律表明,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会发生转化,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