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复习提纲?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那么,八上物理复习提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2、声音的传播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4、声音的特征
:
5、噪声危害
和控制
6、声的利用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二章光现象
1、光源
2、光
的
传
播
(4)光线
(5)光速
(1)定义:;
(2)相关概念
3、光
的
反(3)实验:
射
(4)光的反射规律
(5)可逆性:
(6)两种反射:
(7)反射元件
4、平(1)实验:
面(2)特点:①;②;③;④;
镜(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作图:;b、求距离 ;c、求速度;
成(4)平面镜应用: ;;
像
(1)定义: ;
5、光(2)光的折射规律
的
折
射(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可逆性:
(1)光的色散
6、
光
的
色
(2)色光的混合
散
(3)物体的颜色
(4)颜料的颜色:
7、(1)光谱:
看
不 (2)红外线
见
的 (3)紫外线
光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
2、凸透镜
3、凹透镜
(一)
透 4、相
关
概
镜念
1、实验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使像变大 使像变小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与物体在 像跟V
U=∞
U>2f
U=2f
f<u<2f
U=f
u<f
(二)
凸
透
镜
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a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声现象
1.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通过耳膜将声波转换为振动,然后传到大脑。
4.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5. 噪声危害及其控制:噪声污染影响健康,需采取隔音、降噪等措施。
第二章 光现象
1. 光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 m/s,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光的反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透镜:能够透过光的物体,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近视眼需戴凹透镜,远视眼需戴凸透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
2.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固态、液态、气态。
3. 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的过程。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 电荷:带电的粒子,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2. 作出猜想和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 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相等/不相等)
6. 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7. 交流与合作(评估)
第1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以上就是八上物理复习提纲的全部内容,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学习提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物理现象和常识,学习方法应注重实验操作、概念理解、兴趣培养以及多做习题。以下是具体的学习提纲和学习方法:一、学习提纲 力学基础: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重力、弹力、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