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公式?高中物理中的打点计时器类问题,主要是通过纸带上的点,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方法如下: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2;故其加速度 a=△S/T^2 2、那么,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公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以f→j的过程为例:
(1)平均速度:V=(x6+x7+x8+x9)/4t【4t为f→j过程所用时间】。
(2)h点时的瞬时速度为【一定只能取与h相邻的两点g、i间的时间,否则时间太长(如f→j的时间)就不能近似为瞬时】:v=(x7+x8)/2t【2t为g→i所用时间】。
(3)加速度:利用△x=at^2,经过逐差法处理【实际上是若干偶数小段合成二大段,以减小测量相对误差的方法】得:
(x8+x9)-(x6+x7)=a(2t)^2∴a=「(x8+x9)-(x6+x7)」/4t^2
B点速度等于AC的平均速度,因此v=0.05/0.2=0.25m/s
CE平均速度=(AE-AC)/0.2=0.09/0.2=0.45m/s
加速度用逐差法计算,a=(EF+DE-CD-BC)/4T^2=1m/s^2
是有一个这个.
△x指的是相邻两段纸带的长度差,a是指物体的加速度,T^2指通过每一段纸带的时间的平方.
这还有别的公式:
例S3-S1=a*2T^2.其中S3和S1是指第三段纸带和第一段纸带,而后面的2T^2中的2是由两个S右下角的数字差决定的.
还有一个计算出来的加速度是最精确的.a=〔(S6+S5+S4)-(S3+S2+S1)〕/9T^2
因为我也是高一的,所以有些印象
根据a=△xm-△xn/(m-n)T^2
a=a1+a2+a3+...+an/n
例如打点时间间隔为T,xn就是指第n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x6-x3=(6-3)a1 T^2 ,x5-x2=(5-2)a2 T^2,x4-x1=(4-1)a3 T^2. a=a1+a2+a3/3=[x6+x5+x4-x3-x2-x1/3T^2]/3
注意不能用x6-x5=a1 T^2??因为在算a=a1+a2+a3/3时=x6-x5+x5-x4+x4-x3+??=[x6-x1/T^2]/3,求平均值就没有意义了
这么规范、标准、生动的满分原创解释天下仅此一贴。
敲键盘这么辛苦,快动动手指点个赞采纳一下吧
如图,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从O点后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0、1、2、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2cm,s4=2.78cm, s5=2.00cm, s6=1.22cm. (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方向 (填A→B或B→A)。 问题补充:图:
原因很简单,因为电源频率决定了打点的频率,电源频率低则打点频率低,即两个点之间的时间差变大了,但是如果仍然按照50hz的频率来计算则相当于时间差被记录长了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公式的全部内容,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以f→j的过程为例:(1)平均速度:V=(x6+x7+x8+x9)/4t【4t为f→j过程所用时间】。(2)h点时的瞬时速度为【一定只能取与h相邻的两点g、i间的时间,否则时间太长(如f→j的时间)就不能近似为瞬时】:v=(x7+x8)/2t【2t为g→i所用时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