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生物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 生物
  • 2025-08-19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3、那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豌豆花是两性花,未开放时进行自花传粉(自交),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形状。

相对性状的概念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

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套袋: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采集花粉。

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除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再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杂交实验

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生物高中必修二第二章笔记

知识结构图对于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必修2的基础知识,以及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的知识结构图,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一、本章核心概念

1. 主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与反交,杂交、自交与测交,F1、F2与相对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

2. 次要: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现型,假说-演绎法。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1.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一、本章核心概念

1. 主要: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精子,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2. 次要:睾丸,卵巢,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联会,四分体。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1.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3. 第3节 伴性遗传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全解析

高中生物相较于初中,知识更为深厚,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记忆,被誉为理科中的"深度文科"。面对这挑战,不妨尝试新的学习策略——思维导图。GitMind贴心地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的详细章节导图,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探索

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起航,本章揭示遗传因子的发现与遗传规律。相对性状,即同一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关键概念。孟德尔通过观察豌豆杂交,理解了显性和隐性性状,以及性状分离现象。这些实验奠定了遗传学基石。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联结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理解基因的奥秘,它如何与染色体互动,以及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包括DNA的复制和表达过程,如DNA半保留复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

第三章:探索DNA的本质

DNA,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基石,其双螺旋结构由互补的碱基链组成,由A、G、T、C四种核苷酸构建。理解这些基本单元如何组合成遗传指令,对后续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四章:基因表达的秘密

基因表达涉及DNA转录为RNA,再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生物必修2第2单元

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所以aa应该是聋哑的基因。男孩聋哑基因是aa,而夫妇表现正常,所以两人关于聋哑的基因型是aa,y是父亲遗传给男孩的,所以男孩的xb基因应该是母亲遗传给他的,而夫妇表现型正常,所以父亲关于色盲的基因型应该xby,母亲的是xbxb。综上,父亲基因型是aaxby,母亲的是aaxbxb。不懂再问吧。

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伴性遗传 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在人类,了解最清楚的是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它们的遗传方式与果蝇的白眼遗传方式相似。红绿色盲在某个家系中的遗传情况。伴性遗传分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和Y染色体遗传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特指人类或哺乳类)所决定的性状,或由W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仅仅由父亲(或母禽、母鸟)传递给其儿子(或雌禽、母鸟)。

以上就是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全部内容,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第三节 DNA的复制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DNA复制的实验证据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