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1. 质量(m):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2. 温度(t):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摄氏度(℃)作为单位。3. 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记忆性内容
- 家庭电路电压:220V
-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 一节蓄电池电压:2V
-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空气中声速:340m/s
- 真空中光速(电磁波):3×10^8m/s
- 一个标准大气压:1×10^5Pa
- 水的密度:1×10^3kg/m^3
- g=9.8N/kg
-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 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 估算:鸡蛋50g;人步行速度1.4m/s;自行车速度5m/s;双脚面积(或书本)积约10000px^2
- 中学生体重500N;人对地面压强1.25×10^4Pa;人正常上楼功率约100W
- 教室体积:6m×10m×3m=180m^3;一教室空气质量200kg;人正常骑自行车功率约100W
- 节能灯约11W;冰箱功率:约200W;洗衣机功率:约500W
- 换算:1m/s=3.6km/h;1kWh=3.6×10^6J;1g/cm^3=1×10^3kg/m^3
- 体积:1m^3=10^3dm^3=10^6cm^3;1L=10^-3m^3;1mL=10^-6m^3
- 面积:1m^2=10^2dm^2=10^4cm^2;25px^2=10^-4m^2
- 常见的导体:各种导体、石墨(碳、铅笔芯)、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净的水
- 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如:玻璃在高温下会变成导体。
1、质量 m
2、温度 t
3、速度 v
4、密度 ρ
5、力(重力) F
6、压强 P
7、功 W
8、功率 P
一、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三、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扩展资料:
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二、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1、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三、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参照物
-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 性质: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 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 机械运动
- 定义: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比较方法: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
- 分类: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直线的运动。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变速运动:速度会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3. 力的作用效果
-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和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测量:使用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
-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 质量(m):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2. 温度(t):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3. 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4. 密度(ρ):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5. 力(重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6. 压强(P):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
7. 功(W):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8. 功率(P):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W)。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 G=mg,其中 g=9.8N/kg。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如下: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4、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5、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二、一些易混淆的规律或知识点 -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 气压与液体沸点: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 做功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及速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