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 物理
  • 2025-08-11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4.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1/2vt。那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归纳如下

定义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衡量斜面性能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例。

公式

η = W有 / W总 = Gh / Fs

其中,G代表物体的重量,h为斜面的竖直高度,F为施加的拉力,s为斜面的长度。

实验测量

安装斜面,使用弹簧秤测量拉力F。

计算斜面高度h与斜面长度s。

通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η。

影响因素

斜面倾斜程度: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表面粗糙程度:斜面表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物体重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量无关。

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

减小总功,增加有用功的比例。

在斜面设计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

选择表面光滑的材料或使用滚动轮子减少摩擦阻力。

实验示例

通过改变斜面倾斜程度进行实验,验证斜面倾斜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通过改变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进行实验,验证斜面表面粗糙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通过改变物体重量进行实验,验证物体重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电现象

一、电荷: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Q”

四、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

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仪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

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实: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②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正极出发,流回负极

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必须闭合。

九年级物理新版知识点

沪粤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一、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五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

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₁L₁=F₂L₂)。

应用:省力杠杆(如撬棒)、费力杠杆(如钓鱼竿)、等臂杠杆(如天平)。

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W为功,F为力,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单位:焦耳(J),1J=1N·m。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单位:瓦特(W),1W=1J/s。

二、第十二章 能和能源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

九年级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至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声能集中。应用包括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高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破坏机械和建筑。次声波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和汽车的运行、核爆炸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总结的一门功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很难学,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物理相关内容推荐↓↓↓

物理磁场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物理学上10大科学定律及理论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的全部内容,沪粤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一、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五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₁L₁=F₂L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