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动物物种领跑:2024版名录中,动物部分共收录73862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占比最大。昆虫及无脊椎动物数量在动物部分占比最大,达60769种。动物部分新增4045个物种和159个种下单元,是新增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尤其是昆虫纲鞘翅目,新增3275个物种,有效填补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空缺。那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及其相关信息如下:
一、反枝苋地理分布:原产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东半球,包括中国多个省份。 入侵历史:19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主要通过人工引种或农产品运输传播扩散。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等多种旱作物,可富集硝酸盐导致家畜中毒,还是多种病虫害的田间寄主。
二、刺苍耳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现归化于欧洲中南部、亚洲和北美,包括中国部分省份。 入侵历史: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常随人和动物或混在作物种子中传播。 入侵危害:全株有毒,对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同时可入侵农田危害旱地作物。
三、圆叶牵牛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和归化,包括中国多个省份。 入侵历史:1890年我国已有栽培,主要为人为引种引起的传播和扩散。
《中国西北地区病媒生物物种名录》内容简介如下:
主要内容:该名录全面且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病媒生物种类,涵盖了3纲10目57科,370属,以及2114种病媒生物。
分类情况:
昆虫纲:包括5目24科,共有228属和1575种病媒生物。
蛛形纲:涵盖3目21科,80属,407种病媒生物。
哺乳纲:包括2目12科,62属,132种病媒生物。
详细信息:名录中详细记录了每种病媒生物的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命名人姓氏、命名年代,以及它们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
重要意义:该名录的发布对于病媒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卫生防疫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等,都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与合作者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和267个种下单元。此名录对全国层面生物多样性情况提供了基础性回答,从2008年起,中国每年都更新生物物种名录,累计发布17个年度名录,生物物种数量已显著增加。
动物物种在名录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版名录中共收录73,862个动物物种及种下单元,其中昆虫及无脊椎动物占比最大,达60,769种,新增4,045个物种和159个种下单元,尤其是昆虫纲鞘翅目新增3,275个物种。植物部分收录47,474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真菌部分收录27,807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名录还包括原生动物界、色素界、细菌界和病毒物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程师林聪田指出,中国是唯一每年更新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名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核心基础数据,对开展创造性保护、促进国际合作、履行国际公约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生物物种名录的编辑工作吸引越来越多科学家参与,但仍面临分类学等领域的挑战,生物分类学者数量减少,影响名录的完善。
此次研讨会上还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家新发表的重要生物物种类群情况,包括新增脊椎动物93种、昆虫新分类单元989个、植物新属14个、新种235个。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评估的10,211种动物和植物中,包括7个动物门类、20个纲、108个目和43个科,动物物种总数为5,803种,以及2个植物门类,共4,408种。评估显示,中国的物种濒危情况远超以往估计,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比例高达34.74%,接近受威胁的比例为12.4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35.92%,近危比例为8.47%。植物方面,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濒危比例分别高达69.91%和86.63%,这表明植物的濒危情况尤为严峻。
在珊瑚纲中,所有造礁石珊瑚被列为受威胁;鳞翅目,尤其是蝴蝶,受威胁比例为12.8%,近危比例为20.10%;两栖纲,如青蛙,受威胁比例高达39.88%,近危比例为19.63%。爬行纲的海龟和扬子鳄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鸟纲中麻雀的受威胁比例为7.36%。哺乳纲中,猴子和整体受威胁比例为39.82%,近危比例为10.69%。杜鹃花科和兰科的植物受威胁比例分别为55.44%和78.26%。
该项目已出版《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三卷·无脊椎动物)》,《第二卷·脊椎动物》预计于2007年6月发布。这些出版物和建立的中英文网站为查询评估结果和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已多次公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涵盖了水葫芦、福寿螺、牛蛙等物种。这些物种的传入不仅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还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根据《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外来入侵物种指的是那些传入并定殖,对生态环境及物种产生负面影响的外来物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215种外来物种已入侵,48种被正式列入名单。
在公布的71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占多数,有40种,占56%;动物有31种,占44%。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共有17种,占比43%,其次是禾本科植物,有6种,占比15%,苋科植物4种,占比10%,旋花科、茄科植物各有2种,占比5%。外来入侵动物中,昆虫类最多,共有21种,占比67.7%。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委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等规定,相关单位需加强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以上就是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全部内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程度的基础数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中科院多所研究所等共同建设,每年发布年度版,供全球免费使用。1. 收录情况: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其中物种148,341个,种下单元14,376个,较2024版新增6,857个物种和496个种下单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