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教科书?《美国的纪念堂和雕塑》《19世纪美国社会美国梦和财富福音书》《可怜的理查的占卜书》第一章 前殖民时期的美洲教育:美洲文化的本土传统概述:美国教育的本土基础征服、殖民与“新”美洲人小结第二章 殖民与文化移植(1607~1776年)概述詹姆斯敦和切萨皮克的实践切萨皮克和南部殖民地的教育朝圣者、清教徒,那么,美国历史教科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印第安人构成了美国的土著民族,当哥伦布于1492年抵达美洲时,估计有超过两千万的印第安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当第一批欧洲白人到达北美时,印第安人友善地接待了他们,并提供帮助以度过严酷的冬天。为了纪念这一恩惠,美国设立了感恩节这一节日。
随着美国的成立及其对西部领土的扩张,白人开始通过欺骗和暴力手段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导致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
1849年,美国军队在谢伊峡谷的纳瓦霍人聚居地开始了驱逐行动。在准将詹姆斯·H·卡勒顿的命令下,军队破坏了当地的生活设施,声称要为印第安人带去更好的生活。这一行动持续了六个月,期间纳瓦霍人勇敢地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1864年3月6日,超过六千名纳瓦霍人被迫离开家园,开始了一段血泪之路,前往新墨西哥州的萨姆纳堡。在那里,他们遭受了疾病、饥饿和苦难。四年后,政府与他们签订了条约,建立了350万英亩的保留地。
尽管经历了种种困难,包括1868至1880年的严重旱灾,纳瓦霍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1931年,谢伊峡谷成为国家公园,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
美国的西部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血泪之上的。整个19世纪,美国联邦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驱逐和屠杀印第安人。
美国中学生都要念《世界历史》课,课本是近1000页的一大本彩色精装书,书里面图文并茂,很吸引人。课本讲得最多的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的西方文明,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比较少。
中国的历史是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文明历史发展中叙述的。在古代文明一章中,中国和印度有单独一节,其中关于中国的有约20页,先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如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东方文明、四大发明、独特的文字、诸子百家以及孔子的思想影响等。学生读了这一节就会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概念。然后课本又从商、周两代历史开始叙述。关于秦汉时期,着重讲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丝绸之路和佛教的传入;唐宋时期则重点介绍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描述了长安的发达、唐诗的兴盛、科举制度等;元明清讲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一直到鸦片战争。叙述相当简洁,但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点到了。
对近代的中国,课本讲得稍多。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国共合作、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都有涉及,其中介绍了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物,以及红军万里长征、“乒乓外交”等事件。
在叙述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课本也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些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
美国的高中教材是供应给在校学生用的...学期末要收回去的...所以一般市面上没有美国高中的教材...如果需要学习...建议去一些外文原版书店或者上亚马逊网订购一本dummy系列的美国历史书...这本书对了解美国历史很有帮助...当中的陈述也比较简练...并非描述性叙述...我准备一月28号考SAT...我也是用这一本书的...
美国许多中学都采用一本题为《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本是彩色精装书,洋洋洒洒1000页内容里有60页是有关中国的,中国历史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叙述。可以说,美国人从小就是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中国的。
首先,看看美国中学历史书是怎么写台湾的。虽然美国政府称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公众在谈到台湾时,很多时候仍将“台湾”和“中国”错解成了相对应的概念,他们不会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对应,也不会补充一句“中国台湾”。
何以如此呢?在美国教科书中,数次出现的“中国疆域地图”,商代的、秦汉时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湾模糊化。在书后的世界地图里,中国大陆和台湾是用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标示的。
其次,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书中说,早在中国汉代,东西通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汉朝把大量昂贵的丝绸输出到西亚。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丝绸制作过程的秘密。
中国的统治者历来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只允许他们在广州活动。
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巨大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利,被乾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的东西找不出一件中国用得着的。
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的研究团队对美国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描述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美国青少年在小学阶段很少接触到关于中国的内容。直到六年级,教科书中才有一些关于中国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只言片语。尽管提到了丝绸之路,但使用的词汇与现今中国所希望传达的丝绸之路概念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影响美国青少年对中国的理解。
进入初中阶段,美国学生开始系统学习世界历史,中国作为亚洲的一部分被讨论。这可能导致美国学生在形成对中国印象时,将其与整个亚洲地区联系在一起。
高中阶段,研究者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表示赞赏,尤其是对中美政治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的部分。然而,他们指出,尽管课程大纲设计得很好,但实际上,许多高中老师和学生并没有机会教授这些内容。在美国高中的最后一年,学生们通常已经完成了大学申请,因此这一年的课程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
研究者还注意到,美国的教科书中勇敢地描述了美国作为殖民者的历史,包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某些不光彩行为。分析表明,美国人通常认为,与其他殖民国家相比,美国对被殖民国家相对宽容。例如,美国曾放弃在中国赔偿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并在中国建立了教育和医疗设施。
以上就是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的研究团队对美国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描述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美国青少年在小学阶段很少接触到关于中国的内容。直到六年级,教科书中才有一些关于中国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只言片语。尽管提到了丝绸之路,但使用的词汇与现今中国所希望传达的丝绸之路概念有所不同,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