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实验题?这是一道物理实验题 中间一块玻璃(或平面镜),玻璃(或平面镜)后是一水杯,玻璃(或平面镜)前是点燃的蜡烛,在水杯后放一截蜡烛【注意两只蜡烛距玻璃(或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两只蜡烛以玻璃(或平面镜)为界对称,且两只蜡烛大小相等。】。然后往水杯中倒水就能看见浇不灭的蜡烛了。那么,八上物理实验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准确啊,音速大概360m/s,等声音传过100M已经大约过了0.3秒了。让计时员看发令枪放出的白色粉末开始计时可以减小误差,光速比音速快得多。
实验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实验二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实验三 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实验四 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五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六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实验七 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实验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哪根绳子先断?在敞开的两扇门上面横放一根木棍,中间拴一根细绳,绳下面系上一本硬皮的厚书,再在书的下面用同样粗细的绳子拴把一小尺子。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2)1.80?104 g=0.18?105 g;(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4)P=3169?200 kg;(5)h=27.3?104?2000 km。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 (2) (3) (4) (5)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次数 1 2 3 4 5 D(mm) 11.932 11.913 11.922 11.918 11.930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y,z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y,?z,k、m、n为常数。
这是一道物理实验题
中间一块玻璃(或平面镜),玻璃(或平面镜)后是一水杯,玻璃(或平面镜)前是点燃的蜡烛,在水杯后放一截蜡烛【注意两只蜡烛距玻璃(或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两只蜡烛以玻璃(或平面镜)为界对称,且两只蜡烛大小相等.】.然后往水杯中倒水就能看见浇不灭的蜡烛了.
八年级物理书上有此具体实验,这是‘‘平面镜成像’’问题.
1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
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2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3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选择题麻烦,不打了
实验题:
小明和同学欲测试几种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较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他们将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木盒子儿里盖好,所试的材料有棉布、报纸、塑料袋,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闹钟的铃声为止如图所示,记下此时人与盒子的距离.
第二次换用报纸包裹盒子重复第一次实验,第三次换用塑料袋,分别记下每次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1)你认为这个实验应当控制什么因素相等,比较才是科学的?
(2)通过比较什么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以80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
(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求汽车速度v(千米/小时)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该司机匀速返回时,用了4.8小时,求返回时的速度;
(3)若返回时,司机全程走高速公路,且匀速行驶,根据规定: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试问返程时间的范围是多少?
计算。
以上就是八上物理实验题的全部内容,实验题:小明和同学欲测试几种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较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他们将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木盒子儿里盖好,所试的材料有棉布、报纸、塑料袋,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闹钟的铃声为止如图所示,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