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4、那么,九年级下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先驱意大利的但丁发表《神曲》。
文艺复兴的开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达芬奇设计了风力计、湿度计、降落伞、纺纱机、踏动车床等草图。
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理论。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158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1589年,荷兰的史特芬发现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590年,意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体等一系列科学实验。
1590年,荷兰的詹森发明复式显微镜。
159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
1596年,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是重要的科学典籍。
1600年,意大利的布鲁诺因拥护哥白尼地动说并宣传宇宙无限,在罗马被教会烧死。
1605年,英国的培根(1561-1626)著《学术的进展》,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
九年级下的历史事件表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1919年 巴黎和会,中国五四运动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3年 德国希特勒上台,美国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新政
1937年7月 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9年9月 德国进攻波澜,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6月 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1949年 欧亚建立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1945年2月 苏美英雅尔塔会议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10月 联合国成立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55年 亚非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建立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1)
一、目标要求
本学期目标在于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需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通过学习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将教授《世界历史》下册,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涵盖1917年至1945年的历史,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华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兴起与侵略、二战爆发与胜利、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全球化趋势。第二部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历史,涉及两极格局的演变与解体、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需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确保每位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升学。
四、教学措施
1. 探索教学创新,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探索探究性学习方法。
3. 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确保每位学生顺利毕业与升学。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表格:
1.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表:
- 时间及地点:二月革命于1917年3月在彼得格勒发生,十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在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发生。
- 性质: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沙皇统治;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目标是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革命任务: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统治;十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结果: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时间及特点:
- 形成标志时间: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 特点: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
- 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
- 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以及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下历史的全部内容,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1. 俄国十月革命 - 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