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一?不同学校不一样。高一数学必修有5本,必修1到必修5。高一上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高二上必修3和选修。必修1主要是集合与函数;必修2主要是空间几何体,点与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必修4主要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必修5主要是解三角形,数列和不等式。高中数学共学习11本书,那么,数学高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A版和B版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以下是对这些区别的详细归纳:
一、难易程度
A版:相对简单,更适合普通高中学生或学习数学要求不那么高的学生。它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B版: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对数学有较高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B版教材更侧重于知识点的深入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概念的延伸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编辑模块与教学方法
A版:使用传统的几何方式解题,如运用公理定理作为辅助线求解立体几何问题。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B版:引入了空间向量的方法,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计算求解。它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内容侧重点
A版:更注重空间想象思维和解题方法,适用于对数学要求不高的学生。它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B版:更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它通过对概念的深入解析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用范围与实行地区
A版和B版根据地区进行分编,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版本。
高一是我们进入高中时期的第一阶段,我们应该完善己身,好好学习。而数学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a}、{b}为等差数列,则{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a}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k+p+…=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a+a+…=a+a+a+….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a}中,a-a=a-a=md.(其中m、k、)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
⑴数列{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a}中,当项数为2n(nN)时,S-S=nd,=;当项数为(2n-1)(n)时,S-S=a,=.
⑶若数列{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
⑸在等差数列{a}中,S=a,S=b(n>m),则S=(a-b).
⑹等差数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
⑺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②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小.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
⑵对任何m、n,在等比数列{a}中有:a=a·q,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k,p,…,m,n,r,…皆为自然数,且t+k,p,…,m+…=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比数列时,有:a.a.a.…=a.a.a.…..
⑷若{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a}、{ka}、{}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q|}、{q}、{q}、{}.
⑸如果{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a,a,…,a,…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⑹如果{a}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都有a·a=a·q>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0或00且0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
⑴如果数列{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q,n时,用公式S=;当已知a,q,a时,用公式S=.
⑶若S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S+qS.⑵
⑷若数列{a}为等比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与T,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与T,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与T,则S,S,S成等比数列,T,T,T亦成等比数列
万能公式:sin2α=2tanα/(1+tan^2α)(注:tan^2α是指tan平方α)
cos2α=(1-tan^2α)/(1+tan^2α)tan2α=2tanα/(1-tan^2α)
升幂公式:1+cosα=2cos^2(α/2)1-cosα=2sin^2(α/2)1±sinα=(sin(α/2)±cos(α/2))^2
降幂公式:cos^2α=(1+cos2α)/2sin^2α=(1-cos2α)/21)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
(2)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3)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4)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5)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6)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7)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8)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k·π/2±α),其中k∈Z
注意:为方便做题,习惯我们把α看成是一个位于第一象限且小于90°的角;
当k是奇数的时候,等式右边的三角函数发生变化,如sin变成cos.偶数则不变;
用角(k·π/2±α)所在的象限确定等式右边三角函数的正负.例:tan(3π/2+α)=-cotα
∵在这个式子中k=3,是奇数,因此等式右边应变为cot
又,∵角(3π/2+α)在第四象限,tan在第四象限为负值,因此为使等式成立,等式右边应为-cotα.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正负分布
sin:第一第二象限中为正;第三第四象限中为负cos:第一第四象限中为正;第二第三象限中为负cot、tan:第一第三象限中为正;第二第四象限中为负。
一、集合的概念:某些研究对象的全体叫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1、列举法;
2、描述法。
三、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有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
四、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
五、集合分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六、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自然数集 ;
2、正整数集
3、整数集;
4、有理数集;
5、实数集。
七、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
八、子集的概念;
九、真子集的概念;
十、子集、真子集的性质:
1、传递性;
2、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023新高中数学有三本书。
2023版高一数学新教材主要包括《高中数学(新教材)》、《高中数学(新教材)(上)》、高中数学(新教材)(下)三本书。其中《高中数学(新教材)》为必修课,《高中数学(新教材)(上)》和《高中数学(新教材)(下)》为选修课。
高中数学(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与矩阵、概率与统计等。
高中数学(新教材)(上)主要内容包括:复数、统计学、概率论、线性规划、组合数学、统计图表等。
高中数学(新教材)(下)主要内容包括:椭圆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微分方程、概率模型等。
除了必修的教材外,还有一些拓展性的数学教材可供高中学生选择和学习。以下是一些数学教材:
1、数学竞赛教材:包括各类数学竞赛的教材,如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这些教材通常涵盖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适合喜欢挑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学生。
2、数学分册教材:有些出版社推出了系列化的数学分册教材,如数学思维导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这些教材通过引入实践、探究和创新等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学科普读物:有一些数学科普读物适合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如《数学之美》、《数学与想象》等。
高中数学课本的学习顺序是:
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一和必修四,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集合》,《函数》,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向量》。
必修三中的内容包括《统计初步》,《算法》,《概率》。
到了高二要学习必修五,主要内容是《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等。
扩展资料:
高中学数学注意事项: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
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 5 分钟课堂效益。
其次,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以上就是数学高一的全部内容,A版:相对简单,更适合普通高中学生或学习数学要求不那么高的学生。它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B版: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对数学有较高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B版教材更侧重于知识点的深入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