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下数学?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那么,初中八下数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8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内容是如下:
第一章、位置
第二章、分数乘法
第三章、分数除法
第四章、圆
第五章、百分数
第六章、统计
第七章、数学广角
第八章、总复习
第九章、负数
第十章、圆柱与圆锥
第十一章、比例
第十二章、统计
第十三章、数学广角
第十四章、整理与复习
【 #教案#导语】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学情分析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好习惯
每次数学考试,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比重。
八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如下:
一、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四、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五、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六、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七、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八、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九、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十、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 <===> a-b>0
a=b <===> a-b=0
a a-b<0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八年级知识点归纳下册
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以上就是初中八下数学的全部内容,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