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三上册数学ppt,初三数学上册

  • 数学
  • 2023-04-12
目录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
  • 二年级上册数学
  • 八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三数学上册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启羡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2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清旁好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3

    第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答铅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4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1)第一年为a ,第二年为a(1+x)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5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6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7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8

    一、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①定理有三方面的意义:

    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相关知识点 如何证明四点共圆 )

    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者对的两条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②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推论解释说明

    圆周角定理在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属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①推论1是圆中证明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若将推论1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

    ②推论2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把直径与90°圆周角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当条件中有直径时,通常会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为进一步解题创造条件

    ④推论3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9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0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1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2

    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3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4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

    3、 y=ax2 (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 (a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5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四年级数学上册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课本知识点

    数学—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李神下关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2、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哪衫亏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数学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数学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数学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塌卜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5)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分值一般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难易度为中。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学期学习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年级上册数学

    http://wenku.baidu.com/view/97d71ad13186bceb19e8bb1f.html这判旅锋镇氏是目掘晌录

    八年级上册数学

    那里有中学教材全练九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北师大版

    二元一次方程100例

    1、把200千米的水引到城市中来,这个任务交给了甲,乙两个施工队,工期50天,甲,乙两队合作了30天后,乙队因另有任务需离开10天,于是甲队加快速度,每天多修0.6千米,10天后乙队敏冲回来,为了保证工期,甲队速度不变,乙队每天比原来多修0.4千米,结果如期完成。问:甲乙两队原计划各修多少千米?

    解:设甲销毕乙原来的速度每天各修a千米,b千米

    根据题意

    (a+b)×50=200(1)

    10×(a+0.6)+40a+30b+10×(b+0.4)=200(2)

    化简

    a+b=4(3)

    a+0.6+4a+3b+b+0.4=20

    5a+4b=19(4)

    (4)-(3)×4

    a=19-4×4=3千米

    b=4-3=1千米

    甲每天修3千米,乙每天修1千米

    甲原计划修3×50=150千米

    乙原计划修1×50=50千米

    2、小华买了4支自动铅笔和2支钢笔,共付14元;小兰买了同样的1支自动铅笔和2支钢笔,共付11元。求自动笔的单价,和钢笔的单价。

    解:设自动铅笔X元一支 钢笔Y元一支

    4X+2Y=14

    X+2Y=11

    解得X=1

    Y=5

    则自动铅笔单价1元

    钢笔单价5元

    3、据统计2009年某地区建筑商出售商品房后的利润率为25%。

    (1)2009年该地区一套总售价为60万元的商品房,成本是多少?

    (2)2010年第一季度,该地区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上涨了2a元,每平方米成本仅上涨了a元,这样60万元所能购买的商品房的面积比2009年减少了20平方米,建筑商的利润率达到三分之一,求2010年该地区建筑商出售的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利润。

    解:(1)成本=60/(1+25%)=48万元

    (2)设2010年60万元购买b平方米

    2010年的商品房成本=60/(1+1/3)=45万

    60/b-2a=60/(b+20)(1)

    45/b-a=48/(b+20)(2)

    (2)×2-(1)

    30/b=36/(b+20)

    5b+100=6b

    b=100平方米

    2010年每平方米的房价=600000/100=6000元

    利润=6000-6000/(1+1/3)=1500元

    4、某商店电器柜第一季度按原定价(成本+利润)出售A种电器若干件,平均每件获得百分之25的利润。第二季度因利润略有调高,卖出A种电器的件数只有第一季度卖出A种电器的6分之5,但获得的总利润却与第一季度相同。

    (1)求这个柜台第二季度卖出A种电器平均每件获利润百分之几?

    (2)该柜台第三季度按第一季度定价的百分之90出售A种电器,结果卖出的件数比第一季度增加了1.5倍,求第三季度出售的A种电器的利润比第一季度出售的A种电器的总利润增加百分之几?

    解:(1)设成本为a,卖出件数为b,第二季度利润率为c

    那么利润=a×25%=1/4a

    第二季度卖出电器5/6b件

    第一季度的总利润=1/4ab

    第二季度利润=ac×5/6b=5/6abc

    根据题意

    1/4ab=5/6abc

    c=1/4×6/5

    c=3/10=30%

    (2)第一亏拿芹季度定价=a(1+25%)=5/4a

    第三季度定价=5/4a×90%=9/8a

    第三季度卖出(1.5+1)b=2.5b件

    第三季度的总利润=9/8a×2.5b-2.5ab=5/16ab

    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总利润增加(5/16ab-1/4ab)/(1/4ab)=(1/16)/(1/4)=0.25=25%

    5、将若干只鸡放入若干个笼中。若每个笼中放4只,则有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中放5只,则恰有一笼无鸡可放,那么,鸡、笼各多少?

    设鸡有x只,笼有y个

    4y+1=x

    5(y-1)=x

    得到x=25,y=6

    6、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成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分析:因为现在总有36张铁皮制盒身和盒底.所以x+y=36.公式;用制盒身的张数+用制盒底的张数=总共制成罐头盒的白铁皮的张数36.得出方程(1).又因为现在一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所以;盒身的个数*2=盒底的个数.这样就能使它们个数相等.得出方程(2)2*16x=40y

    x+y=36 (1)

    2*16x=40y (2)

    由(1)得36-y=x (3)

    将(3)代入(2)得;

    32(36-y)=40y

    y=16

    又y=16代入(1)得:x=20

    所以;x=20

    y=16

    答:用20张制盒身,用16制盒底.

    7、现在父母年龄的和是子女年龄的6倍;2年前,父母年龄的和子女年龄的和是子女年龄的和的10倍;父母年龄的和是子女年龄的3倍。问:共有子女几日?

    解:

    父母年龄之和为X 子女年龄之和为Y 设有N个子女

    X=6Y

    (X-4)=10(Y-n*2)

    6Y-4=10Y-20N

    4Y=20N-4

    Y=5N-1

    (X+12)=3(Y+n*6)

    6Y+12=3Y+18N

    3Y=18N-12

    Y=6N-4

    6N-4=5N-1

    N=3

    答:有3个子女

    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在甲超过中点50千米处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甲、乙到达B、A两地后立即返身往回走,结果甲、乙两人在距A地100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甲、乙两人从A地出发到B地,甲不行、乙骑车。若甲走6千米,则在乙出发4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若甲先走1小诗,则乙出发后半小时追上甲,求A、B两地的距离。

    设甲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

    45分钟=3/4小时

    6+3/4a=3/4b

    a=(b-a)x1/2

    化简

    b-a=8(1)

    3a=b(2)

    (1)+(2)

    2a=8

    a=4千米/小时

    b=3x4=12千米/小时

    AB距离=12x3/4=9千米

    9、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 (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为多少元???

    10、张栋同学到百货大楼买了两种型号的信封,共30个,其中买A型号的信封用了1元5角,买B型号的信封用了1元5角,B型号的信封每个比A型号的信封便宜2分。两种型号的信封的单价各是多少?

    解:设A型信封的单价为a分,则B型信封单价为a-2分

    设买A型信封b个,则买B型信封30-b个

    1元5角=150分

    ab=150(1)

    (a-2)(30-b)=150(2)

    由(2)

    30a-60-ab+2b=150

    把(1)代入

    30a-150+2b=210

    30a+2b=360

    15a+b=180

    b=180-15a

    代入(1)

    a(180-15a)=150

    a²-12a+10=0

    (a-6)²=36-10

    a-6=±√26

    a=6±√26

    a1≈11分,那么B型信封11-2=9分

    a2≈0.9分,那么B型信封0.9-2=-1.1不合题意,舍去

    A型单价11分,B型9分

    11、已知一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一开始上桥到车身过完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及火车的长度?

    设火车的速度为a米/秒,车身长为b米

    1分钟=60秒

    60a=1000+b

    40a=1000-b

    100a=2000

    a=20米/秒

    b=60x20-1000

    b=200米

    车身长为200米。车速为20米/秒

    12、甲乙两人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如果同时同地出发。相向而行,每隔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每隔6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甲乙每分各跑多少圈?

    解:设甲每分钟跑X圈,乙每分钟跑Y圈。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X+2Y=1

    6X-6Y=1

    求得X=1/3 ,Y=1/6

    答:甲每分钟跑1/3圈,乙每分钟跑1/6圈。

    13、有五角,一元,二元三种人民币100张,合计100元。其中五角和二元的合计75元,每种人民币各几张?

    解:设五角的有a张,一元的有b张,二元的则为100-a-b张

    根据题意

    0.5a+b+2×(100-a-b)=100(1)

    0.5a+2×(100-a-b)=75(2)

    (2)代入(1)

    b=100-75=25张

    代入(2)

    0.5a+150-2a=75

    75=1.5a

    a=50

    所以五角的有50张,一元的有25张,二元的25张

    14、甲乙两人各自带了若干钱,如果甲得到乙的钱的一半,那么甲共有钱50.如果乙得到甲所有钱的三分之二,那么乙也共有钱50。问:甲乙各带了多少钱?

    解:设甲带钱a元,乙带钱b元

    a+1/2b=50(1)

    b+2/3a=50(2)

    化简

    2a+b=100(3)

    3b+2a=150(4)

    (4)-(3)

    2b=50

    b=25元

    a=50-25/2=37.5元

    甲带了37.5元,乙带了25元

    15、甲乙两人在银行共存款若干元,已知甲存款数的四分之一等于乙存款数的五分之一,又已知乙比甲多存了24元,甲乙各多少元?

    解:设甲有a元,乙有b元

    1/4a=1/5b

    b-a=24

    解得

    a=96

    b=120

    16、

    一元一次方程100例

    1.两车站相距275km,慢车以50km/一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h时后,快车以每小时75km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那么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设慢车开出a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50a+75(a-1)=275

    50a+75a-75=275

    125a=350

    a=2.8小时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车行3h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km,结果到乙地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min,求甲 乙两地距离。

    设原定时间为a小时

    45分钟=3/4小时

    根据题意

    40a=40×3+(40-10)×(a-3+3/4)

    40a=120+30a-67.5

    10a=52.5

    a=5.25=5又1/4小时=21/4小时

    所以甲乙距离40×21/4=210千米

    3、某车间的钳工班,分两队参见植树劳动,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2倍,从甲队调16人到乙队,则甲队剩下的人数比乙队的人数的 一半少3人,求甲乙两队原来的人数?

    解:设乙队原来有a人,甲队有2a人

    那么根据题意

    2a-16=1/2×(a+16)-3

    4a-32=a+16-6

    3a=42

    a=14

    那么乙队原来有14人,甲队原来有14×2=28人

    现在乙队有14+16=30人,甲队有28-16=12人

    4、已知某商店3月份的利润为10万元,5月份的利润为13.2万元,5月份月增长率比4月份增加了10个百分点.求3月份 的月增长率。

    解:设四月份的利润为x

    则x*(1+10%)=13.2

    所以x=12

    设3月份的增长率为y

    则10*(1+y)=x

    y=0.2=20%

    所以3月份的增长率为20%

    5、某校为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7人,呢么有6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那么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还空着5见宿舍。求有多少人?

    解:设有a间,总人数7a+6人

    7a+6=8(a-5-1)+4

    7a+6=8a-44

    a=50

    有人=7×50+6=356人

    6、一千克的花生可以炸0.56千克花生油,那么280千克可以炸几多花生油?

    按比例解决

    设可以炸a千克花生油

    1:0.56=280:a

    a=280×0.56=156.8千克

    完整算式:280÷1×0.56=156.8千克

    7、一批书本分给一班每人10本,分给二班每人15本,现均分给两个班,每人几本?

    解:设总的书有a本

    一班人数=a/10

    二班人数=a/15

    那么均分给2班,每人a/(a/10+a/15)=10×15/(10+15)=150/25=6本

    8、六一中队的植树小队去植树,如果每人植树5棵,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植树7棵,就少6棵树苗。这个小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解:设有a人

    5a+14=7a-6

    2a=20

    a=10

    一共有10人

    有树苗5×10+14=64棵

    9、一桶油连油带筒重50kg,第一次倒出豆油的的一半少四千克,第二次倒出余下的四分之三多二又三分之二kg,这时连油带桶共重三分之一kg,原来桶中有多少油?

    解:设油重a千克

    那么桶重50-a千克

    第一次倒出1/2a-4千克,还剩下1/2a+4千克

    第二次倒出3/4×(1/2a+4)+8/3=3/8a+17/3千克,还剩下1/2a+4-3/8a-17/3=1/8a-5/3千克油

    根据题意

    1/8a-5/3+50-a=1/3

    48=7/8a

    a=384/7千克

    原来有油384/7千克

    10、用一捆96米的布为六年级某个班的学生做衣服,做15套用了33米布,照这样计算,这些布为哪个班做校服最合适?(1班42人,2班43人,3班45人)

    设96米为a个人做

    根据题意

    96:a=33:15

    33a=96×15

    a≈43.6

    所以为2班做合适,有富余,但是富余不多,为3班做就不够了

    11、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上123,分母减去163,那么新分数约分后是3/4;如果分子加上73,分母加上37,那么新分数约分后是1/2,求原分数。

    解:设原分数分子加上123,分母减去163后为3a/4a

    根据题意

    (3a-123+73)/(4a+163+37)=1/2

    6a-100=4a+200

    2a=300

    a=150

    那么原分数=(3×150-123)/(4×150+163)=327/763

    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00例

    1、某服装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内衣,以5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300件。经过试销发现每件内衣涨价10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件。为了实现每天8700元的销售利润,假如你是销售商,你将如何安排进货?

    解:设在59元基础上涨价10a元,则少销售10a件

    根据题意

    (50+10a-30)×(300-10a)=8700

    (20+10a)×(30-a)=870

    (a+2)(a-30)=-87

    a²-28a+27=0

    (a-1)(a-27)=0

    a=1或a=27

    a=1时,涨价10元,销售300-10×1=290件

    a=27时,涨价27×10=270元,销售300-10×27=30件(此价格不符合实际)

    属于理论上算出

    2、某公司生产某种商品,每件产品成本是3元,售价4元,年销量10万件,为了对应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公司准备拿出一定资金做广告,根据经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是x(万元时),产品的销售量将是原来的y倍,且

    y=-x²/10+7/10x+7/10若:年利润=销售总额-成本费-广告费。

    (1)公司的年利润能达到15万吗?能达到16万吗?

    (2)公司的年利润能达到17万吗?如果能,请计算此时广告应是多少万元?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设年利润为a万元,

    a=4×10y-3×10y-x

    =40y-30y-x=10y-x

    =10×(-x²/10+7/10x+7/10)-x

    =-x²+7x+7-x

    =-x²+6x+7

    a=15时

    -x²+6x+7=15

    x²-6x+8=0

    (x-2)(x-4)=0

    x=2或4

    当广告费是2万元或4万元时,利润达到15万元

    当a=16时

    -x²+6x+7=16

    x²-6x+9=0

    (x-3)²=0

    x1=x2=3

    当广告费是3万元时,利润达到16万元

    当a=17时

    -x²+6x+7=17

    x²-6x+10=0

    判别式=36-40=-4<0无解

    所以利润不能达到17万

    3、某一兴趣小组有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一张,已知全组共送贺卡132张,求这个小组人数。

    解:设该小组有a人

    根据题意

    a×(a-1)=132

    a²-a-132=0

    (a-12)(a+11)=0

    a=12或a=-11(舍去)

    有12人,每个人接到12-1=11张贺卡

    4、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做比乙多5天,求甲乙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单独完成需要x天

    6×1/x+6×1/(x+5)=1

    6x+30+6x=x²+5x

    x²-7x-30=0

    (x-10)(x+3)=0

    x=10或x=-3(舍去)

    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

    甲单独完成需要10+5=15天

    5、某村计划建造如图所示的矩形蔬菜温室,要求长与宽的比为2:1,在温室内,沿前侧的内墙保留3M宽空地,其他三侧内墙各保留1M宽的通道,当矩形温室的长与宽各为多少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平方米?

    解:设宽为a米,则长为2a米

    根据题意

    (2a-3-1)(a-1-1)=288

    (2a-4)(a-2)=288

    (a-2)²=144

    a-2=±12

    a=2±12

    a=14或a=-1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宽为14米,长为28米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平方米。

    6、某村计划修一条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渠,横断面面积为10.5m²,上底比下底宽3m、比深多2m,问上底应挖多宽?

    解:设上底为a米,则下底为a-3米,深为a-2米

    根据题意

    (a+a-3)×(a-2)/2=10.5

    (2a-3)(a-2)=21

    2a²-5a-15=0

    (2a+3)(a-5)=0

    a=5或者a=-2/3(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上底为5米

    7、某商店有一批衬衫出售,如果每件盈利40元,每天可售出20件,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增加盈利,商城决定降价出售,若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平均每天可盈利1200元?

    解:设降价a元,那么多售出2a件

    (40-a)×(20+2a)=1200

    800-20a+80a-2a²=1200

    a²-30a+200=0

    (a-10)(a-20)=0

    a=10或a=20

    也就是说降价10元或20元都可以

    8、某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增产率为x,一月份产值为a元,三月份产值变为1.21a,那么x的值为多少

    解:设增产率为x

    a(1+x)²=1.21a

    (1+x)²=1.1

    1+x=1.1或1+x=-1.1

    x=0.1或-2.1不合题意,舍去

    增长率=10%

    9、制造一种产品,由于连续两次降低成本使成本降低36%,则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百分之几?

    解:设成本为a,每次降低x

    a(1-x)²=a×(1-36%)

    (1-x)²=0.64

    1-x=0.8或1-x=-0.8

    x=0.2或1.8(不合题意,舍去)

    降低20%

    10、一个商店以每件21元的价格进购一批商品,该商品可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为a元,则可卖出(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商店要盈利400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定价位多少元?

    解:根据题意

    (a-21)(350-10a)=400

    350a-7350-10a²+210a=400

    a²-56a+775=0

    (a-25)(a-31)=0

    a=25或a=31

    因为利润不超过20%,所以a最大为21×(1+20%)=25.2

    因此a=31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a=25

    定价为25元,进货350-10×25=100件

    11、一个旅行社推出旅游方案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人均费用为1000元,如果人数超过25人,每增加一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0元,但人均费用不得低于700元的收费标准,某单位职工去旅游,共支付27000元,求共有多少人参加旅游?

    解:首先判断一下

    这个单位人数超过25人

    因为要是25人的话,那么用的钱数是25×1000=25000元

    所以超过25人

    设增加a人,人均费用为1000-20a元

    (1000-20a)×(25+a)=27000

    25000-500a+1000a-20a²=27000

    20a²-500a+2000=0

    a²-25a+100=0

    (a-5)(a-20)=0

    a=5或20

    当a=20时,人均费用=1000-20×20=600<700

    所以a=2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有25+5=30人去旅游

    12、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矩形求矩形的长?

    解:设长为x米,则宽为20/2-x=10-x米

    根据题意

    (10-x)x=25

    x²-10x+25=0

    (x-5)²=0

    x1=x2=5

    所以矩形的长=宽=5米,也就是正方形

    13、某校办厂1月份生产某产品200套,通过改进生产工艺,2.3月份都比前一个月增长一个相同的百分点,这样第一季度总产值达到1400套.求这个百分率?

    解:设这个百分率为a

    200+200(1+a)+200(1+a)²=1400

    令1+a=t

    t²+t-6=0

    (t-2)(t+3)=0

    t=2或t=-3(舍去)

    所以1+a=2

    a=1=100%

    14、有两个数 他们的和是13,积是-48,求这两个数?

    解:设其中一个数为a,另一个数则为13-a

    a(13-a)=-48

    a²-13a-48=0

    (a-16)(a+3)=0

    a=-3或a=16

    a=-3时,另一个数是16

    a=16时,另一个数是-3

    这些应用题参考一下,权当练习

    求: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的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dangzhi./list/c-66-t-1

    求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前言

    第1章 证明(二)

    第1节 你能证明它们吗?

    全等角三角形判定(1)

    全等角三角形判定(2)

    全等角三角形判定(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2节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勾股定量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4节 角平分线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1节 花边月多宽

    第2节 配方法

    第3节 公式法

    第4节 分解因式法

    第5节 为什么是0.618?

    第3章 证明(三)

    第1节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2)

    第2节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

    第4章 视图与投影

    第5章 反比例函数

    第6章 频率与概率

    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P94例题2的答案。

    此类问题看起来比较棘手。

    求证的问题,正如渡河,要知道方向才能走的对。

    从求证入手,看能证明结论的充分条件有哪些。然后从里面挑出你能证明的条件(关系)。

    具体解答我看随后有空给你送上

    2016天府前沿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答案求助

    这里应该找不到答案,你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尽量自己做吧 ,不会了让同学给你讲讲,这样才对你的学习有帮助,答案只能解决一时。

    做作业还是需要靠自己,问答案是不好的习惯。做作业是要自己做的,这样才能有成绩感,而且你连题目都不发谁能跟你答案呀。多问问老师和同学,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62.3.P63.4

    P64页第四题 设△ABO面积为S1,△ABP面积为S2,△ACP面积为S3,则

    S1+S2+S3=(1+a)*14/2

    S1=a*a/2

    S3=1*(14-a)/2

    S2=(1+a)*14/2-a*a/2-1*(14-a)/2=(-a*a+15*a)/2

    (-a*a+15*a)/2=18

    解方程,得

    a=12或a=3

    谁有北师大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

    土豆上有,不过我下的是人教版的和部分北师大版,问问老师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科书

    找到了怎么给你啊.......

    九年级数学点拨训练下册北师大版答案

    你去学海载舟问问,没有可以订的

    求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PT免费网站

    12999、新课标课件网

    初三数学上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2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森乱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3

    矩形知识点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正方形知识点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此做档线平分一胡如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圆知识点

    圆的面积s=π×r×r

    其中,π是周围率,约等于3.14

    r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R的平方).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对数公式

    对数公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公式,如果a^x=N(a>0,且a≠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做x=log(a)(N),其中a要写于log右下。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N叫做真数。通常我们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数学学习技巧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过分依赖教师, 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4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方法:

    1邻边相等的矩形;

    2邻边垂直的菱形;

    3对角线垂直的矩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2、性质:

    1边:四边相等,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邻角互补;

    3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相等,且每长对角线平分一组内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学习方法,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标准差与方差

    极差是什么: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极差,即极差=值—最小值。

    计算器——求标准差与方差的一般步骤:

    1、打开计算器,按“ON”键,按“MODE”“2”进入统计SD状态。

    2、在开始数据输入之前,请务必按“SHIFT”“CLR”“1”“=”键清除统计存储器。

    3、输入数据:按数字键输入数值,然后按“M+”键,就能完成一个数据的输入。如果想对此输入同样的数据时,还可在步骤3后按“SHIET”“;”,后输入该数据出现的频数,再按“M+”键。

    4、当所有的数据全部输入结束后,按“SHIFT”“2”,选择的是“标准差”,就可以得到所求数据的标准差;

    5、标准差的平方就是方差。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5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6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7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8

    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9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0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1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a0是a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5,(x2+1),

    (x-1) (x1)等是二次根式,而(-2),(-x2-7)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a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a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a(a0)的非负性

    a(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即0(a0)。

    注:因为二次根式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a0)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a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a+b=0,则a=0,b=0;若a+|b|=0,则a=0,b=0;若a+b2=0,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a) 的性质

    (a)2=a(a0)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a)2=a(a0)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a0,则

    a=(a)2,如:2=(2)2,1/2=(1/2)2.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a2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a2=|a|=a (a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a2=|a|=-a (a﹤0);

    2、a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a2一定有意义;

    3、化简a2时,先将它化成|a|,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a)2与a2的异同点

    1、不同点:(a)2与a2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2表示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a2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a)2中,而a2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a)2与a2都是非负数,即(a)20,a20。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a)2=a(a0) ,而a2=|a|。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a0时,(a)2=a﹤0时,(a)2无意义,而a2=|a|=-a.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2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

    3、 y=ax2 (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 (a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3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4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5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