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本,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版教材

  • 语文
  • 2023-04-11
目录
  • 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版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语文
  • 语文选择性必修3电子课本
  • 高中新教材必修三语文课本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 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版教材

    《师说》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高中学生在语文必修三课本中会学到,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空嫌源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基础练习

    1. 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而耻学于斗态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者改巩固练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语文

    1.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1,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缺山冲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 》李白)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伏歼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唯森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9,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2.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有:第二单元4.蜀道难。

    .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劝学。

    .《荀子》10.*过秦论。

    .贾谊11.*师说。

    韩愈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3. 高中语文必修3全部翻译

    第八课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第九课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第十课参考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0323966,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

    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

    4.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课文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 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 五人墓碑记⑴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⑷;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⑹,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⑺,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⑼,为之声义⑽,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⑾,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⑿,抶而仆之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⒁,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⒂,则噪而相逐⒃。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⒄。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⒇,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

    5. 高中语文必修3到5 所有必背古诗文

    《五人墓碑记》(张溥)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谏太宗十思书》(魏徵)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

    6.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有: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7.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 劝学(节选)&;《荀子》

    2. 逍遥游(节选)&;庄子

    3. 师说&;韩愈

    4. 阿房宫赋&;杜牧

    5. 赤壁赋&;苏轼

    6. 氓&;《诗经》

    7. 离骚(节选)&;屈原

    8. 蜀道难&;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锦瑟&;李商隐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 高中语文必修三有哪些文言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语文选择性必修3电子课本

    《蜀道难》一诗,是李白古体诗中的杰出代表,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五课,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主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蜀道难》主题

    这首诗千年传诵,意高调殊,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迈雄健,读之势夺神骇,心折骨惊,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①,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但古往今来,论其艺术者多,谈其主题者少。这大概是因为《蜀道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含蓄深刻,令读者莫衷一是。然而就此避而不谈,实为学者所不尚,为师者则失“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分。

    那么《蜀道难》一诗的主题可以何解呢?

    其一:蜀道难,须早归。这从诗作的字里行间即可得到理解。从第一节的由蜀写到蜀道再写到蜀道难,到第二节的蜀道难且险,再到第三节的蜀道险且乱,其中多用感叹、夸张、比喻、想像,渲染可怖氛围,增强感情抒发,使人很难摆脱言及蜀道而“凋朱颜”的畏惧心理,在一难二险三乱的逐层递进中打消人一攀的念头,从而“不如早还家”。

    然而这一解,似与酒剑磨砺出来的具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志向的李白大有不符。李白寄情山水,邀月成饮,对酒当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第一解单从景论,是明显不能匹配杜甫对李白的盛赞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故笔者认为这并非《蜀道难》真正用意所在。

    其二:仕途难,须早归。这一解,是联系了李白的生平得出的结论。李白出蜀展志,意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数十年经营,却仅得侍君而已,并未才尽其用,这大大悖于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理想,抑郁中萌生归意自在情理之中。从诗的最后一节看,“一夫当关,万梁液夫莫开”,正是一种隐射;而“磨牙吹血,如麻”也颇多无奈。这似也可以得出仕途不畅、归意渐决的结论。

    然而这一解,又与李白“昔在长安醉花柳,王侯七贵同杯酒”的事实不符。李白心虽无奈,情有可寄,以酒解愁,即便狂醉度日之时亦未曾萌生归意,为什么在《蜀道难》中就有这种归意呢?再不济,李白也有作《清平调》三首之类的才用,也并未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时,意归颇不近其志。至于后来,李白被赐金放还,那时才归,可见李白一直实不想归。再者,李白作此诗时刚过不惑之年,正值壮年,何至归意如此早萌呢?故笔者认为第二解仍觉肤浅。

    那么《蜀道难》一诗的主题究竟何解呢?

    笔者认为,其解在李白始终不灭用世之心。《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句云:“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其实就是《蜀道难》一仿梁诗主题的答案。“须行即骑”,可见“游山”并非李白的本意。蜀道所在,其山亦名,而李白谓其“难于上青天”,岂不正是“不须此行”的意思?“剑阁”“锦城”对于常人来说当然神往,而对于出自蜀地的李白来说,“锦城之乐”恐怕远不及“一日看尽长安花”更为吸引人。因此,“不如早还家”之“家”自然亦非普通意义上的家庭,而应是类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中蕴含的报国之心。著名学者朱光潜曾说:“诗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鲁迅先生也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②以李白之才橡大物思卓识,雄心大志,他是如何也做不到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恬淡的,也无论如何做不到王摩诘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适的。那么,李白的心如何安放呢?只能安放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尸位素餐绝非其愿,即使遭遇坎坷磨砺,身贱却不心贱;虽然“举杯浇愁愁更愁”,也“对此可以酣高楼”。这才是李白,真正的李白,原汁原味的李白,唐朝的李白和民族的李白。所以,李白的伟大,当然在于其诗才,但更在于其诗情。“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虽身处泥潭却其洁如水,天然自得,本性不改,只有李白有这种洒脱、飘逸和浪漫。从这个意义上讲,挖一个小孔苟延残喘和举杯邀月对影成歌哪一个更高明呢?答案无疑是后者。背负忧国忧民之心将身影永世匍匐,杜甫活得累了些,也少给后人留下了欢乐;而李白不然,他用快乐逼退浊世的湮灭,狂放中孤傲高踞,心事玲珑,你怎么读都可以读出一种尊贵和激动。也只有在这时候,《蜀道难》才“可以在无数的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朱光潜)。

    让我们再从诗中找找答案。首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我们既然不上青天,何不为世所用呢?这是用世之心的婉叹。其次,“问君西游何时还”,“西游”即入蜀,“还”的自然是长安,这与下文不如“早还家”相照应,“不如”又暗示蜀不如长安,这是用世之心的婉现。再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里用蜀人口气劝说,大有(自己的)“往事不堪回首,须及时把握今朝”之意,用世之心溢于言表。再其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个“或”字蕴藉含蓄,李白是在替谁担心呢?用世之心渐明。最后“侧身西望长咨嗟”,“西望”与前文照应,意涉入蜀,“长咨嗟”又是为谁叹息呢?虽说根据前文可知蜀地不如都城,自为友人惋伤;但推人及己之心亦难免之,故用世之心至此又有些淡淡的'激愤了。至此再回头一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蜀道难”在李白笔下纤毫毕现,让人如临其境,虽说这是李白超人的想像力所致,但若无“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气和胆略,此“难”又何可言及呢?所以,“蜀道难”只是李白虚置的表象,其深层含意还在于“世上无难事,用心而为之”。戒战如平险,谁可为之?唯有李白。由此看来,李白的用世之心积极而强烈,浸透字里行间。

    综上所述,《蜀道难》一诗的主题看似压抑,实则奋进;看似出世,实则用世;看似飘逸,实则沉郁。它使笔者不由得想起了贾平凹在《商州》里说过的一句话:“这种艰辛近乎于残酷,但又陶冶和膨胀了他的意志和力。”③这句话,倒不失为作《蜀道难》之时的李白的写照了。正如法捷耶夫所说:“鲁迅的讽刺和幽默到处都表现出来。”④李白在《蜀道难》中的用世之心也正如此。掩卷之余,笔者试用一幅对联赞之:胆气锐气酒气剑气,大气成大器;豪情热情激情诗情,真情写真卿。

    高中语文《蜀道难》知识点

    古今异义

    1. 危乎高哉:危:古义:高;今义:危险

    2. 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文言句式

    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宾结构后置

    2.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3.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高中语文《蜀道难》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三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于是,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上一段丙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高中新教材必修三语文课本

    必修三在新版哪一册语文:

    正版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源老必修3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教科书人羡袜民教兄裂激育出版社高一语文I(ZX)新课标高中语文三必修3课本。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1.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课文

    《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知拿升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 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搭老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五人墓碑记⑴五人敏御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⑷;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⑹,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⑺,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⑼,为之声义⑽,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⑾,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⑿,抶而仆之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⒁,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⒂,则噪而相逐⒃。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⒄。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⒇,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

    2.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36230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3. 高一语文必修3课文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部肯休。”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张溥):倒数二三两段“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离骚》(屈原):全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起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怨不在大,可谓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十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最后一段(尤其重要的:“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鸿门宴》(司马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顾小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秋水》(庄子):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上面那位,《醉翁亭记》不是初中的吗?

    4.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 劝学(节选)&《荀子》

    2. 逍遥游(节选)&庄子

    3. 师说&韩愈

    4. 阿房宫赋&杜牧

    5. 赤壁赋&苏轼

    6. 氓&《诗经》

    7. 离骚(节选)&屈原

    8. 蜀道难&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锦瑟&李商隐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2、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3、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4、登高(背诵全文)——杜 甫 5、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 6、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 子》7、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贾谊 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