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科举考试废除于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主要是因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那么,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腊亏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单项选择题第7题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A.1905年轮闹神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案: B
校答案解析: 1901年开始清 *** 实行新政,在改革学制方面弯局1906年正式废除了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前后共存在了1300年。
科举据说是隋炀帝开创的,目的是为了广选人才,提高官员质量,打破贵族对陵弯于官员阶层的垄断,巩固皇权。
到了唐代,科举发展加快,唐太宗规定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项目,唐高宗的时候,进士和明经成为考试重点,并且尺衡闷侧重对于事实的考察,武则天的时候,首设武举。
宋朝极为重视科举和文人,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考生地位,并且像现在高考一样,封上考生姓名,重新抄写考生的考卷,以免作弊。
到了明朝,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格式做了很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四书五经”和“八股取士”;
到了清朝,还增加了满语考试,并且对于满、蒙、藏、回等少数民族考生有优惠政策。
到了清末,科举眼中阻碍了人才的选拦亩拔和改革的进行,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要求下,光绪帝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诏正式废除科举,结束了中华大地长达1300余年的人才选拔制度。
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是1905年9月2日。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1905年9月2日,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纸清帝谕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画上了句号。
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孙灶颤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和湖南巡抚端方等一批高官,联名上奏朝廷,明确提出:国家危迫情形,一刻千金,欲补辩如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言辞激烈地请求“雷厉风行”“停罢科举”。面对这些举足轻重的南北封疆大吏的联合奏请,朝廷已不能等闲视之,就在9月2日的当天,便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下谕旨,向全天下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一上谕的发布,宣告了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废除原因
1、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则败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得统治。
3、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
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段伍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握吵或士科到光绪三十一年碰袭(1905年)的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在1904年被彻底废止。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2、简介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3、意义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巧昌岁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迅差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孝睁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以上就是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的全部内容,科举制废除是1905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1905年9月2日,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