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人教版?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为v=s/t,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人教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笔记总结
一、机械运动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二、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我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供参考!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厚尺子要垂直放置;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 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6. 特殊方法测量:累积法、卡尺法、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物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我整理了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学霸是怎么记笔记的吧。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7.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8.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F=G/n
11.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2.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3.功率:P=W/t=FV
14.功的原理:W手=W机
15.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6.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7.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t----所用时间------秒(s)
R----电阻----欧姆(Ω)
5.串联电路:
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U2=R1/R2 (分压公式)
⑤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①I=I1+I2
②U=U1=U2
③1/R=1/R1+1/R2 [ R=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
⑤P1/P2=R2/R1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7.定值电阻:
①I1/I2=U1/U2
②P1/P2=I12/I22
③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
10电功率导出式:
P=W/t=UIt/t=UI
P=UI=IRI=I*IR(只适用于发热电路)
P=UI=U*(U/R)=U*U/R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
11电磁波频率:
C=λf (λ读:兰不特)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C----波速----单位不限 (电磁波波速为光速 3*10八次方/秒)
λ----波长----与波速统一
f----频率----赫兹(HZ)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在热学领域,热量Q的计算公式为Q=cmΔt,其中c是物质的比热容,m是质量,Δt是温度变化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了压力、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电学方面,电流I与电荷量Q和时间t的关系为I=Q/t,而欧姆定律I=U/R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