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物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常用物理公式)大全,考前必背,逢考必过图

  • 物理
  • 2025-10-09

中考物理总复习?速度公式: V = s/t (m/s 或 Km/h),速度单位换算:1m/s = 3.6km/h路程与时间关系: S = vt (m 或 Km),t = s/v (s 或 h)物理现象与计算 火车过桥问题: s = L桥 + L车声音与光速: 声音传播速度:340m/s (15℃),那么,中考物理总复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中考物理考点之光现象复习总结

1 .光源

光源是指自身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线、两角、一点”,理解此定律时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入 射角、反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1)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线或反射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而不是与镜面之间的夹角.

(2)对于法线的意义一定要理解,它是一条假想的然而又是重要的几何线,它是用来确定在反射现象里,光线(包括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空间里的方位.也可以说,它是决定入射角、反射角的一条辅助线.就像平面几何中的添加辅助线一样,借助于它,关于反射的许多问题就很容易处理了.这样也给我们解应用反射定律的题目提供了一条思路:不论是由入射线求反射线,还是由反射线求入射线,或者是由入射线和反射线情况确定镜面的位置,都要首先找出法线这条关键线.

(3)学习这条规律时,要注意它的逻辑性:由入射光线和镜面决定入射点,由入射点和界面决定法线,由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入射角,然后由入射角和反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由下面网络图形象表示:

显然是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在叙述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当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这时入射线、法线、反射线三线重合,但入射线和反射线的行进方向不同,这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零,“三线”“两角”的关系仍成立,符合光的反射 定律.

(5)作反射光路图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用实线表示,且要带上箭头,以表示光行进的方向,箭头一般画在靠近光线的中间部位,法线用虚线表示.画平面镜时要能分清镜子的反射面和背面,非反射面一般用短外线表示.

3 .光的折射规律

① 折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确定入射角、折射角时法线是关键.[来源:]

② 叙述规律时,注意因果关系,入射角决定折射角,因此应把“折射”叙述在前面,把折射和入射进行比较.

③ 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在变化,如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即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也为零度,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在产生光的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而不是一定改变.

④ 拆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线的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是不变的(沿原路返回).如下图所示.

4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路

透镜中有三条特殊光路:其一是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三条光路如图所示.

5 .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条件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 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它是利用物距小于焦距时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6 .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又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而只能用眼睛看到.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7 .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如表:

顺口溜:

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

疑点辨析

1 .如何理解“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是相对于平行光线而言的.如上图所示,甲图表示的是一束会聚光线,乙图表示的.是一束发散光线.会聚光线顺着箭头的方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而发散光线则不能,但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相交于 一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会聚、发散程度是增强还是减弱而言的,如下图中的甲图,虽然光线经过凸透镜以后的光线是发散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发散的程度减弱了,所以凸透镜仍然对光线起到了会聚的作用.又如乙图中,虽然经过凹透镜后出来的光线是会聚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会聚程度减弱,所以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了发散的作用.

另外,我们在研究像的性质时,提到了像的“倒立”“正立”,也是与物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以人看到屏上的像是倒、正为标准.例如放映幻灯时,虽然看到银幕上的像是正像,但是幻灯片是倒插,即通过幻灯机中的凸透镜后的像与物倒了个,显然凸透镜成实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2 .辨析几组光学概念

( 1 ) “视线”与“光线”

视线是日常 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在真空或其他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视线与人眼所在位置有关,而光线与人眼无关.如在解释“看不见障碍物后的物体”这一现象时,说“物体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物体上”都是错误的.该现象中人眼是感光器官,不是发光体,正确解释是“物体发出的光被挡住了”或“人眼的视线被挡住了”.

( 2 ) “ 影”和“像”的区别

影: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挡住,被物体吸收或者反射掉,没被挡住的就从物体的四周射过去,从而在物体后面的遮挡物或屏上形成与物形状相似的黑暗区,这个黑暗区就称为该物体的影,如人在斜射的太阳光下可以形成人的影,树在斜射的太阳光下可以形成树的影,月食、日食现象也属于影,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重要例证之一

像:像在几何光学里面是个重要的概念,大多光学器件都涉及像的形成,不论光的直线传播,还是反射和折射 都多次提到过像.像和影不同,它是指物体发出的光线(或者是物体被光源照射后反射的光线)经镜或小孔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像一般不是黑暗的,大多是光线能够照上去的亮区,是由于有光线射入人眼形成的.

( 3 ) “放大”与“变大”

“放大”是用来描述像的性质的常用语之一,它的含义是:像的形状比实际物体的大.所以,放大是像与物相比较而言的.而“变大”描述的是像的大小变化情况和变化过程,指的是像由较小到较大的变化,

如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向透镜移动时,像逐渐变大,但在没有越过两倍焦距处之前,像就不是放大的,当物体从一倍焦距处向远离透镜移动时,在没有越过两倍焦距处之前,像始终是放大的,但像不是变大而是变小了.可见,“放大”和“变大”有本质的区别.

( 4 ) “反射、折射”与“虚像、实像”“从物体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成虚像,经凸透镜折射后能成实像”这一事实,常被不恰当地演化成“从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后成虚像,经过折射后成实像”这一不正确的说法,即把“反射”与“虚像”等同,把“折射”与“实像”等同了.实际上,凹面镜也能成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虚像.因此,成虚像还是实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将像的性质与光的传播方式混为一谈.

( 5 ) “会聚”与“相交”

“会聚”的本义是“聚集”, 但物理上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线比原来更集中了.对凸透镜来说,会聚作用体现在光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拢主轴,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折射光线也不一定相交.反过来,相交光线也不一定是经过“会聚作用”形成的.如图甲,折射光线虽然相交,但并没有比原来(入射光线)更集中,恰恰相反,远离了主光轴。

中考前物理该如何复习 如何提高成绩

初中物理冲刺指南:必背公式大全,考试轻松过关

掌握这些基础,中考物理不再是难题:

速度与距离

速度公式:V = s/t (m/s 或 Km/h),速度单位换算:1m/s = 3.6km/h

路程与时间关系:S = vt (m 或 Km),t = s/v (s 或 h)

物理现象与计算

火车过桥问题:s = L桥 + L车

声音与光速: 声音传播速度:340m/s (15℃),光速:3×108m/s

物质属性: 密度公式:ρ = m/v (Kg/m3 或 g/cm3),质量与体积换算:1g/cm3 = 1000Kg/m3

重力与月球:G = mg,月球重力:G月 = 1/6 G地

力学平衡与机械原理

杠杆原理:F1 l1 = F2 l2F1/F2 = l2/l1

滑轮应用: 动滑轮:F = 1/2 (G + G)s;滑轮组:F = 1/n (G + G)s

压力与浮力

压强与液体压强:P = F/S (Pa),P = ρgh (Pa)

浮力计算:F = F'' - FF = G - G'' (漂浮时 F = G)

能量与功率

功与功率:W = FsP = W/tP = Fv

机械效率:η = W/Wη = P/P

热学与电学

水的比热容:C = 4.2×103 J/(Kg·℃)

热量吸收公式:Q = CmΔt

电学基础:I = Q电量/tR = ρL/SQ = I2Rtη = Q有效利用/Q燃料

实用公式与常见数值

电流与电压: (1) W = UIt = Pt = UQ

(2) W = I2Rt = U2t/R

(3) U1/U2 = R1/R2 (分压)

(4) P1/P2 = R1/R2 (功率比例)

并联电路定律: (1) I = I1 + I2

(2) U = U1 = U2

(3) 1/R = 1/R1 + 1/R2

(4) I1/I2 = R2/R1 (分流)

安全与常识: 电压安全值:≤36V (人体);家庭与动力电路电压:220V (家庭)、380V (动力)

特别提示: 如需更多帮助,咨询聂老师或君竹师兄。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常用物理公式)大全,考前必背,逢考必过图

中考物理复习:速记常用物理公式

一、速度

速度 v = s / t (m/s, Km/h) - 1m/s = 3.6km/h

路程 s = vt (m, Km) - 1km = 1000m

时间 t = s / v (s, h)

火车过桥路程 s = L桥 + L车; 声音速度 340m/s, 光速 3×108m/s

二、密度

密度 ρ = m / v (Kg/m3, g/cm3) - 1g/cm3 = 1000kg/m3

质量 m = ρv

体积 v = m / ρ

水与冰密度变化:ρ水 > ρ冰, v水 < v冰

...(其他公式如重力、杠杆、动滑轮、滑轮组、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公式依次列出)...

十五、热学

水的比热容 C = 4.2×103J/(Kg·℃)

吸热、放热公式...

电学

电流强度 I = Q电量 / t

电阻 R = ρL / S

欧姆定律...

复习物理时,掌握这些基础公式是关键,它们涵盖了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核心内容,为考试做好准备,提高通过率。

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05条必背重点考点汇总

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05条必背重点考点汇总

以下是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的105条必背重点考点汇总,这些考点涵盖了物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是中考物理复习的重要参考。

力学部分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24个重要实验汇总

物理:两步克难关

近年来,物理在中考中一直是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科,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应认真去学。物理与其他科目一样,基础题占了70%,只要把基本知识点掌握,考好物理并非没有可能。

从同学们考试的情况看,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弱,物理计算题失分严重;二是很多同学在物理过程分析方面不过关,答题无从下手。冯老师给出的建议是物理复习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利用两个月时间打基础,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基础较弱的同学不应放过这个机会,初二所学内容是初中物理难点,知识点分散,需重点复习。

第二步,在第一阶段复习后,要重视能力培养,提高成绩。这段时间可能持续20天左右,需做些综合性较大的题目。水平中下游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应尽力跟上。

接下来是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声学: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靠介质传播,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米/秒,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仪器为温度计,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单位有两种:摄氏度和国际单位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0度为冰水混合物,100度为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为1摄氏度。

以上就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全部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的知识点和题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复习效果。定期进行自我检测,评估复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中考前物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物理成绩。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