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音乐?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方言区民歌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 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其他礼俗歌曲。山歌 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 歌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唱,曲调高 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排歌、拉木歌、苦 情歌、那么,侗族音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独具特色,它采用一领众和的模式,通过高低音的多声部和谐合唱,这种合唱方式在国内外民间音乐中均属罕见。
2.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传承侗族文化和精神,以及凝聚侗族人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3. 历史上,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等地区,尤其是黎平县南部和从江县北部是其中心区域。
4. 侗族大歌的流传区域不仅限于中心区域,还包括贵州榕江和广西三江的部分地区。民间通常将其称为“六洞”、“九洞”、“十洞”等地名。
5. 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包括《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松鼠歌》等,这些歌曲展现了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
6. 侗族文化中有三件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它们分别代表了侗族的建筑、音乐和交通文化。
7. 侗族地区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仍保留着“行歌坐夜”的传统习俗。侗族民间音乐中,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等深受人们喜爱。
8. 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闻名于世,成为侗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代表。
大歌就是指有难度的歌曲,在气息,咬字,技巧,情感表达上的要求都比较高的,比如像我爱你中国,军营飞来一只百灵,夜莺等等。小歌就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学习声乐的初期唱的都是小歌,像男生必唱曲目月之故乡,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女生必唱曲目梅娘曲,黄水谣等等。歌曲大小跟调式的关系不大,不过小歌一般没有转调。
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方言区民歌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 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其他礼俗歌曲。山歌 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 歌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唱,曲调高 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排歌、拉木歌、苦 情歌、反抗歌等,多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唱。 具体细分:
1、玩山歌:玩山是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每逢节 假日,男女相约上山唱歌游玩,故称玩山歌。玩山歌有一 套歌曲,按一定的程式唱。如初次见面唱“初相会歌”; 初恋时唱“深情歌” “成双歌”;失恋时唱“伤心歌” 等。玩山歌曲调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 性颤音,使歌曲独具风韵。流行于天柱、锦屏、清水江 流域一带的河边歌(侗语称阿惹),也属于玩山歌类。曲 调简单朴素,每句尾音延长,然后以装饰音六度下行,很 有特点。
2、白话:侗语称“垒”、“晓宋巴”、“阿板宋”等, 是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诵性歌调,音域较窄,基本 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 酒歌 亦称好事歌,侗语称“阿煞”,在喜庆筵席 时唱,曲调丰富,内容广泛,除有历史题材的古歌外,还有 赞颂、感谢主人的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等。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大歌由集体吟唱,是一种多声部自然声的演唱方式。小歌亦称短曲或短歌,意大利文,歌剧中的抒情独唱曲。此乃18至19世纪的歌剧及神剧中的一种短小的独唱歌曲。
调式的一种体系,包括大调与小调两种调式。其三级音为大三度者为大调式,其三级音为小三度者为小调式。自17世纪起在欧洲音乐中占重要地位,后也应用于其他地区。自然大、小调式取自然音阶中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大音阶)。
扩展资料
侗族大歌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大歌的内容,通常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如果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可分为四类:即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至明代,侗族大歌已经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
在黔东南,侗族人民凭借独特的“以歌代字”方式,传承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歌声成为了他们传递知识和情感的媒介,正如“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至今。
长期以来,国际音乐界对中国音乐的认知存在局限,认为复调音乐主要为西方所独有。然而,19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音乐家郑律成发现,它的出现如同一道曙光,改变了这一观念。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在法国的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被誉为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证明了中国也有深厚的复调音乐传统。
侗族大歌,被侗语称为“嘎老”,“嘎”即歌,象征着宏大与古老。这种音乐形式需要三人以上合唱,以“众低独高”的方式展现,无指挥、无伴奏,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编创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如鸟鸣虫叫、山水之音,这些元素赋予了大歌深厚的自然气息。
侗族大歌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区间的和睦。因此,在侗族村落中,大歌的流行往往伴随着和谐的社会秩序,如“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宁景象,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般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以上就是侗族音乐的全部内容,大歌,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大歌由集体吟唱,是一种多声部自然声的演唱方式。小歌亦称短曲或短歌,意大利文,歌剧中的抒情独唱曲。此乃18至19世纪的歌剧及神剧中的一种短小的独唱歌曲。调式的一种体系,包括大调与小调两种调式。其三级音为大三度者为大调式,其三级音为小三度者为小调式。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