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物理

以太网物理层,optix网管

  • 物理
  • 2025-10-04

以太网物理层?以太网物理层是负责数据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层次,它涉及多个子层,每个子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以下是对以太网物理层的详细解析:一、MII(介质无关接口)和RS(协调子层)MII:MII是介质无关接口,它是依赖物理层功能和不依赖物理层功能的分界接口。MII定义了物理层与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之间的接口规范,那么,以太网物理层?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太网自动协商

深入解析:PHY数据收发器与Switch芯片的区别

在嵌入式Linux的世界里,以太网PHY与Switch芯片是网络通信的基石。让我们一起探索它们各自的角色和功能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PHY(物理层数据收发器)是网络连接中的关键组件,它位于OSI七层模型的最底层,负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它接收MAC(介质访问控制)层发送的以太网帧,将其编码成模拟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同时也接收从介质上接收的模拟信号并解码成以太网帧交给MAC层。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信号的传输,而不涉及帧内容的解析,这是其核心定位。

相比之下,Switch芯片则位于数据链路层,它是个真正的“交换”设备,其功能远超PHY。Switch内部通常包含多个PHY(有些型号集成在芯片内),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MAC。其核心是基于MAC地址的交换机制,它通过学习和解析MAC帧头信息,实现数据包的精确路由。当一个帧到来时,Switch会学习源MAC和端口对应关系,查表转发目标帧,或进行广播,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想象一台路由器上集成的Switch,它不仅处理物理层的数据传输,还会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智能转发,防止广播风暴,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和QoS(服务质量)管理。

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车载以太网物理层

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确保原始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在车载以太网中,主要应用100BASE-T1及100BASE-TX两种规格。

一、100BASE-T1

100BASE-T1多用于车辆内部以太网网络。其物理层在ISO/IEC/IEEE 8802-3-2017第96章节中有明确规定。

物理层架构:100BASE-T1物理层采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线缆双向传输数据(全双工)。物理编码子层(PCS)接收来自100BASE-T1 PMA(物理媒介适配子层)上的信号,并向媒体独立接口(MII)发送该信号,或者接收来自MII的信号,并发送至100BASE-T1 PMA上。PMA支持单对平衡双绞线介质,可通过最长15米的单对平衡双绞线提供66.666 MBd的全双工通信。

特性:与以太网MAC兼容的全双工通信;采用脉冲幅度调制(PAM3)来提供带宽和EMI性能之间的权衡。

物理层接口:该接口由收发器模块(包括收发器、可选的低通滤波器、可选的ESD保护设备和电源滤波器)、共模电感(CMC)、直流阻断电容(DC)、共模终端网络(CMT)、可选ESD位置和ECU连接器组成。

以太网和因特网的区别

以太网物理层(PHY)作为数据传输的核心,负责编码和解码数据帧,确保信息在特定媒介中高效、准确地传输。在千兆以太网(1000Base-T)中,PHY结构由三部分组成:PCS、PMA、PMD。

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负责线路编码和CRC校验编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完整性。

PMA(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层通过串行化和解串过程,使用SERDES技术完成信号转换,并集成发送和接收缓冲、时钟发生器及时钟恢复电路,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

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层通常采用光模块实现光电或电光转换,适应不同物理介质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中,数据从MII传输到PCS,转换为5B编码,经过PMA转为串行信号,通过高速DAC子系统在双绞线中发出;接收端则逆向进行。这一过程包括PCS与PMA的TX和RX详细步骤。

PCS发射层由LFSR、数据加扰器、卷积编码器等组成,而PMA发射层主要包含部分响应编码器、DAC和线路驱动器。接收端则通过自适应均衡器、反射消除器等模块处理信号。

PCS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8位接收数据、数据有效性及接收错误信号,并包含延迟偏差补偿、延迟偏差控制、前向纠错、解绕器子系统、接收状态机等关键功能。

optix网管

千兆以太网(1000Base-T)物理层(PHY)的组成主要包括PCS、PMA和PMD三个子层

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物理编码子层)

PCS是物理层中的关键部分,主要负责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工作。在千兆以太网中,PCS层将来自MAC层的数据(通常是4位并行数据)进行编码,转换为5位并行数据(即4B/5B编码),以增加数据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同时,PCS层还负责进行CRC(循环冗余校验)编码,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在接收端,PCS层将接收到的5位并行数据解码回原始的4位并行数据,并进行CRC校验,以检测并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PMA(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物理媒介适配层)

PMA层位于PCS层和PMD层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将PCS层输出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以便在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这一转换过程通常通过SERDES(串行器/解串器)来实现。此外,PMA层还负责时钟信号的生成和恢复,以确保数据的同步传输。

串口通信和以太网通信的区别

以太网物理层详解

以太网物理层是负责数据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层次,它涉及多个子层,每个子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以下是对以太网物理层的详细解析:

一、MII(介质无关接口)和RS(协调子层)

MII:MII是介质无关接口,它是依赖物理层功能和不依赖物理层功能的分界接口。MII定义了物理层与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之间的接口规范,使得物理层可以与不同类型的物理媒介进行连接,而无需改变MAC子层的实现。

RS:RS是协调子层,它负责处理MII信令与MAC子层之间的翻译或映射需求。RS相当于物理层的顶层,它确保从MAC子层接收到的数据能够正确地映射到物理层的信号上,同时也确保从物理层接收到的信号能够正确地映射回MAC子层的数据。

二、PCS(物理编码子层)

功能:PCS是物理编码子层,它主要负责数据的编码工作。编码是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4B/5B编码:在PCS中,常采用4B/5B编码方式。

以上就是以太网物理层的全部内容,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确保原始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在车载以太网中,主要应用100BASE-T1及100BASE-TX两种规格。一、100BASE-T1 100BASE-T1多用于车辆内部以太网网络。其物理层在ISO/IEC/IEEE 8802-3-2017第96章节中有明确规定。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