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音乐剧?德奥音乐剧就是德语唱的音乐剧,德或奥产的。最出名的就是德语伊丽莎白(一粒沙),德语莫扎特!(德扎),tanz der vampire(tdv,吸血鬼之舞),蝴蝶梦(Rebecca),老妇还乡,路德维希二世(路平方)席卡内德,马特洪峰等。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那么,德奥音乐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里说的,不是曾经获得过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莫扎特》,是你认识的那个古典音乐家,但因为他穿起波鞋、拿起电贝司,所以你又很诧异的《莫扎特》——一部德奥音乐剧。
德奥音乐剧,非常准确的解释,不得而知。大概意思应该是和百老汇、法语音乐剧相对应的、德奥地区(包括瑞士)的音乐剧,当然是德语演唱。
这部音乐剧,靠几十首歌曲的串联,再现了莫扎特短暂一生。
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倒也犯不着惊叹,但多变的曲风、新颖的编排、离奇的舞美……不得不让人大开眼界!
多样化的曲风。
全剧共五十三首歌曲,美声、流行、摇滚等各种唱法,独唱、重唱、合唱等各种形式,让人目不暇接。莫扎特与女友在海边沁人心扉的二重唱还未回过神来,手拿电贝司的莫扎特,又跳进重金属的喧嚣与撕裂中……这种断裂式的、井喷式的、完全放松的设计与编排,也许在舞台上容易表现,放在电影里,恐怕一头雾水。《莫扎特》全新的演绎,让人想起韦伯《超级巨星》中摇滚的耶稣。
这部音乐剧特别突出莫扎特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由的无限渴求。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与父亲、与亲王、五女友、与岳母……的各种冲突展现出来。很生活,也很细节。
最神奇的是,有一个小莫扎特(就是大家熟悉的那种)贯穿始终,仿佛是莫扎特的魂魄,他手拿鹅毛笔,不停地作曲……而另一个成年莫扎特,更像莫扎特的躯壳,承受着种种烦恼,挣扎在凡人世界。
德奥音乐剧之所以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其他国家的音乐剧,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德奥音乐剧的官方拍摄质量往往不那么吸引人,对大部分音乐剧爱好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视觉上获得高品质的体验,如果官方拍摄质量不佳,很难激发起他们前往剧场观看的欲望。其次,德奥音乐剧的德语发音相比于法语和英语来说,更加铿锵有力,不少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发音不够柔和,导致他们对德奥音乐剧的喜好度降低。再者,德奥音乐剧的音乐性相较于法剧而言,可能没有那么流行,歌词和旋律的难度较高,相对较少的观众群体能欣赏其音乐之美。同时,德奥音乐剧在演员选择上更侧重演技而非颜值,虽然这样的风格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相比于注重颜值吸引观众的法剧,可能对大众的吸引力稍有欠缺。此外,德奥音乐剧经常强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能不太符合喜欢热闹、不喜欢深度思考的观众口味。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剧情中的复杂概念,从而对德奥音乐剧产生距离感。最后,中国人天性乐观,更倾向于喜欢热闹、轻松的氛围,而演唱会式的法剧往往能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是德奥音乐剧在国内市场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德奥音乐剧依然拥有固定的粉丝群体,举办一些特别的演出活动,如gala,也能满足这部分粉丝的需求。
童话国王的一生——德奥音乐剧《路德维希Ⅱ》
剧情概述:
德奥音乐剧《路德维希二世》讲述了新天鹅堡的建造者、艺术的庇护者、天鹅骑士、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一生。路德维希二世出生于巴伐利亚赫赫有名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18岁即位成为国王。他因爱好艺术、追求和平而引起一些大臣以及贵族的不满,他们觉得路德维希无勇武之才,使巴伐利亚陷入当时欧洲各国斗争的尴尬境地。路德维希对自然、艺术、音乐,尤其是对瓦格纳的歌剧的喜爱异乎寻常,他甚至决定修建一座新天鹅堡来使梦想中的童话成真。然而,国王的一系列行为激化了反对派的不满,他们胁迫医生签署国王患有精神疾病的证明,以治疗为名转移软禁国王。最终,在一次散步中路德维希与医生均“神秘死亡”,但他的新天鹅堡以及他的童话得以长久的流传。
音乐特色:
整体风格:《路德维希二世》是一部比较严肃沉重、偏歌剧性质的音乐剧,大部分歌曲采用古典唱腔,音乐由交响编制的乐团演奏,这在现代音乐剧里不算多见。
开场曲:Geliebte Berge(亲爱的群山)以轻盈的木管乐器琶音引出一个旋转上升似的旋律,美妙得像冬日阳光下的飘雪,亦或者是象征着一砖一瓦平地而起的新天鹅城堡;而后低音管乐和弦乐奏出庄严的主题旋律,似巴伐利亚大地上群山的回响。
德奥音乐剧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一看的剧目众多。例如,《伊丽莎白》、《德莫扎特》和《吸血鬼之舞》都是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还有一些德语版音乐剧也非常值得一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亚瑟王》和《歌剧魅影》等,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原版的精髓,还融入了德奥特有的音乐风格。
对于喜欢探索的剧迷来说,还有一些不太出名但音乐同样动听的作品可以尝试,比如《德古拉》和《基督山伯爵》。这些音乐剧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同样有着不俗的音乐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基督山伯爵》不仅有德语版,还出过英文版的CD,这使得这部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总之,德奥音乐剧无论是经典之作还是新兴作品,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魅力,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
音乐剧入坑不完全指南之《吸血鬼之舞》
一、简介
《吸血鬼之舞》(Tanz der Vampire,简称TDV)是一部德奥音乐剧,以其独特的剧情、音乐和表演风格,在德国音乐剧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剧不仅融合了喜剧元素,还通过夸张的舞台表现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大量音乐剧爱好者的关注。
二、剧情概述
《吸血鬼之舞》的故事围绕着一对师生展开,他们来到传说中吸血鬼伯爵出没的村落,试图将木桩钉入吸血鬼的胸中。年轻的学者在旅途中爱上了下榻旅社老板的女儿莎拉,而莎拉则渴望逃脱家庭的拘束,得到向往的自由。她穿上了吸血鬼伯爵送来的红靴,奔向吸血鬼的舞宴。在舞会上,吸血鬼伯爵在自愿送上鲜血的莎拉面前显现了不舍吸血的真情,但最终还是吸了她的血。莎拉在成为吸血鬼后,也吸了奋身前来拯救她的年轻学者的鲜血,故事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冒险。
三、主要演员与角色
Graf von Krolock:吸血鬼伯爵,是剧中的核心角色。在20周年复排版中,该角色由Drew Sarich、Mark Seibert和Thomas Borchert等优秀演员饰演。
以上就是德奥音乐剧的全部内容,德奥音乐剧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一看的剧目众多。例如,《伊丽莎白》、《德莫扎特》和《吸血鬼之舞》都是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此外,还有一些德语版音乐剧也非常值得一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亚瑟王》和《歌剧魅影》等,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原版的精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