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生物孟德尔实验?必修二 孟德尔,提出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采用假说演绎法,豌豆杂交实验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假说演绎法,果蝇实验 格里菲思,提出了存在转化因子,但未说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那么,必修二生物孟德尔实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
学分认定知识材料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F2:AAAaaa
3 : 1 1 :2: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AABB×aabb
↓↓
F1:黄圆F1:AaBb
↓自交↓自交
F2:黄圆黄皱 绿圆 绿皱F2:A-B-A-bb aaB-aabb
9 :3 :3:1 9:3: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aabbAAbb aaBB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四、基础习题
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先看F1因为亲本和F1的性状是一样的,所以说明这是测交,一种为杂合子,另一种为隐性纯合子,再看F2黄果自交,得黄果,说明黄果为纯合子,且黄果为隐形性状,所以A对。
2.再看白果自交,得黄果和白果,说明F1的白果为杂合子,由分离定律可得白果为显性,B对。
3.看C,算比例一般都先算少的。由上得,白果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比1,白果占3/4,而F1中得白果的可能性为1/2.由乘法定律得白果的数量占3/8,C对。
4.看D由上可得,白果为杂合,且为显性,D错的严重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是得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通过一对相对性状得出。先是纯和的亲代杂交,得出F1代杂合子。让F1代自交,得出表现型3:1,出现了性状分离,由此总结出控制性状由基因决定,并分为显隐性状。并且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由两个纯和的亲本杂交。产生F1代,再F1代自交,产生了4种表现型,其中两种与亲本相同,另两种与亲本性状不同,说明性状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由此说明决定性状的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想验证基因型,用测交的方法。
分别是豌豆,果蝇,蝗虫卵;自交,侧交,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发现染色体和DNA存在平行性
生物必修二豌豆杂交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纯合亲本:
选择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作为亲本,如纯合的圆豌豆和纯合的皱豌豆。
进行杂交:
以圆豌豆为父本,皱豌豆为母本,或反之,进行人工杂交。
杂交过程中,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一种配子,通过受精作用结合形成子一代。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Ss,表现型全为圆豌豆,体现了显性性状对隐性性状的掩盖。
子一代自交:
子一代豌豆自交,即F1自交产生子二代。
在自交过程中,子一代产生两种卵细胞和两种精子,这些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四种基因型的子二代。
观察和分析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子二代中,表现型为圆豌豆的个体有三种基因型,表现型为皱豌豆的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
根据统计,子二代中圆豌豆与皱豌豆的比例约为3:1,这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
得出结论:
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即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给下一代时,会分离成不同的遗传因子,这些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随机组合,从而导致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
同时,孟德尔还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杂交试验来推断遗传因子的类型和比例。
以上就是必修二生物孟德尔实验的全部内容,1和2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因为1杂交有性状分离,说明存在aa和Aa,产生的F1只能是Aa和aa,自交不性状分离的肯定是aa,所以黄果是隐性,白果是显性。假设白果是隐性aa,那么自己不可能产生性状分离,也就是不会有黄果,所以白果为Aa,黄果为aa 因为黄果为aa,F1有性状分离,所以亲本的白果为Aa,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