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生物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皮肌囊名词解释动物学

  • 生物
  • 2025-07-30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31. 完全变态:生物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特殊发育过程。32. 马氏管:昆虫的排泄器官,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形成细长的盲管。33. 外骨骼:为生物内部的器官提供结构支持、保护和形状的坚硬外部结构。34. 口器:昆虫头部的结构,包含触角和三对附肢,用于摄食和感觉。那么,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物专业名词100个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是2014年08月7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1]

书名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作者

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德

ISBN

978-7-04-039631-7

页数

539页

定价

59.00

快速

导航

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前言/序言

陈阅增先生亲自主编的《普通生物学》于1997年出版后,我们根据陈先生的遗愿,于2005年修订完成了《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这次修订对第1版的结构做了变动,将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生活分别讲述;除两章外,更新全部内容,重新编写了各章。2009年,我们又根据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进一步修订改写全书各章,出版了《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1]

第3版出版后,我们继续关注生命科学的重大进展和国际上生物学课程的改革情况,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再做进一步的修订。2012年6月,全体编者讨论了第3版的修订问题。我们认为,第3版总体上是符合教学需要的,但由于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有些章节应做一些修订和补充。例如,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生物界多级分类系统,即三域多界的分类系统;最近新发现的巨型病毒,拓展了人们对病毒的认识;生物物种的保护和保护生物学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列入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等等。

生物的定位组名词解释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研复习经验贴分享

制定个性化复习策略

结合个人基础和教辅资料,避免盲目跟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

清晰且灵活地规划复习路径,根据报考院系和专业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重视课本与历年真题

课本是提供扎实理论框架的基础,需深入理解每个章节的逻辑。

历年真题是洞察考试趋势的金钥匙,通过分析真题,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

分阶段复习

基础阶段,全面理解课本内容,结合教辅资料提炼核心知识点。

强化阶段,进行知识点的串连和思维导图绘制,对照教辅与课本进行查漏补缺。

冲刺阶段,重点关注教辅中的大题和名词解释,通过真题进行模拟测试,检验理解和记忆。

制定详细学习计划

特别是在实习期间,可能面临学习中断的情况,实习后要迅速回归学习状态。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用标记和笔记的方式把握重点,确保复习进度和效率。

利用教辅资源

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真题、教案等资源对复习非常有帮助。

可以通过私信交流获取相关资料,资料获取途径可通过百度网盘分享。

普通生物学名词辨析

本想录取后就写一篇文章的,但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搞啥,就一直拖到了现在了,先介绍一下我考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生物,成绩中上,但也不是大佬那种高分,因为我赶上改革第一年,我们第一名380多,所以我的分数在全网生物考研中应该算中下了,毕竟随便一看就一堆400+主要分享一下时间分配以及看的书,我是一个不是特别能好好管理时间的人,好像到了最紧张的后期时候学习时间最多也就9个多小时,还不能天天保持这个时间,但在网上看到学霸暑假就能13,14个小时除了羡慕意外好像自己也达不到,因为尝试了一下,失败了。索性就随缘。因为生物考研不考数学,我是从5月份开始复习的,先开始的英语,6月以后开始的专业课,但是9月份换了大纲,这就很心塞了。。。

一、关于择校

大三寒假中,结合自身成绩、学习时间以及本学院师哥师姐们的上岸情况,最终确定报考东北师范大学。我的成绩大约占本专业30-40%,由于报名参与下学期的支教实习,我的备考时间不如留在学校集中实习的同学充裕,东师的生物学是大类招生因此人数相对较多,而且学科评估等级也不错。择校是考研的第一步,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更换过好几所学校,甚至在复习过程中也动摇过,希望师弟师妹们慎重选择,选定了就坚持下去,有时候选择的作用甚至大于努力。

替溶名词解释

1. 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过程,它反映了细胞的增殖速度。

2. 细胞分化:是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分化出不同的细胞群体的过程,这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单位。

4. 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结构,能够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

5. 系统:由多个器官联合组成,共同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

6. 假体腔:原肠动物体内壁与消化道壁之间的空间,没有体腔膜。

7. 真体腔:由中胚层形成的腔,既有体壁中胚层,也有脏壁中胚层,这是环节动物的特征。

8.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体内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间,充满了血液。

9.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原始对称形式,这种对称性使它们能够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10.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体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11. 物种:能够在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12. 双名法:物种的命名方法,每个物种的名称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后面通常跟着命名者的名字(有时会省略)。

13. 分节现象:动物沿其纵轴分为多个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体节。

细胞内消化名词解释

以下是普通生物学期末复习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名词解释:

细胞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反映细胞增殖速度。

细胞分化

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以及它们之间所填充的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结构。

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结构,通常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

假体腔

原腔动物体内壁与消化道壁之间的空腔,无体腔膜,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结构。

真体腔

由中胚层间发育形成的腔,具有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是环节动物等高级动物的特征。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体内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以上就是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普通生物学复习名词解释:内稳态:生物体内环境的精密调节机制,确保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如体温、pH值等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支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原口形成的动物类别,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它们的口和肛门在胚胎发育早期均由原口演化而来。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