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及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等基本条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也能改良土壤,蚯蚓则有助于土壤松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内,那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绪论:生命是宇宙中最高级的一种物质形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也是当今最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六种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这些生物特征可用来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6、整理(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生物圈。生物圈由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厚度:海平面上、下各10公里共20km;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飘浮的细菌等;水圈的大部: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和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六种基本条件是相同的,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1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及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等基本条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也能改良土壤,蚯蚓则有助于土壤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如一片森林或一块农田。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则包括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生产者通常是数量最多的环节。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则会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过度破坏会带来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部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相似之处,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
初一复习提纲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以上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