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历史?厦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白鹭在这里栖息,因此得名“鹭岛”。晋太康三年(282年),从晋安县分置同安县,归属晋安郡,后来历经变迁,同安曾先后隶属于南安县和泉州。在933年的闽国时期,同安升格为县,成为泉州的一部分。唐贞元十九年,大同场在南安县西南部设立,那么,厦门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
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
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朝,属泉州路。
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建四大岛之一。自古以来,厦门即隶属于同安县,而同安县属于泉州府。唐代时期,厦门被称为嘉禾屿,宋代沿袭此名,以“产嘉禾,一茎数穗”而得名。然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却找不到“嘉禾屿”的词条,可见其历史之低调。明代洪武二十年,江夏侯修建厦门城,命名厦门。清初,郑成功以厦门为反清复台基地,设立思明州,后废。民国元年,改为思明县,1933年改为思明市,再改为厦门市。如今,厦门市面积已达1516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岛外的扩展。由于填海造地,实际面积已达1645平方公里,约为本岛面积的十多倍。
厦门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民国厦门志》称其“实屏蔽澎、台,控制浙、粤”,《台湾府志》则称其为“台郡、厦岛,鸟之两翼”。明清时期,厦门设立了中左所、水师提督、海防厅、台厦兵备道、兴泉永道等军事和行政机构。虽然厦门的行政级别不高,但这些机构的设置表明了厦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厦门的历史地位在明末清初开始显现。明永乐以后,中国闭关自守,郑成功在厦门设立五商、十行,积极开展海外及沿海地区的贸易。清朝康熙二十三年,闽海关在厦门设立。
厦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白鹭在这里栖息,因此得名“鹭岛”。晋太康三年(282年),从晋安县分置同安县,归属晋安郡,后来历经变迁,同安曾先后隶属于南安县和泉州。在933年的闽国时期,同安升格为县,成为泉州的一部分。唐贞元十九年,大同场在南安县西南部设立,随后在947年,同安归属王潮和闽国治下,直到宋朝时期,同安归属平海军和泉州管辖。
宋代的太平兴国三年,同安随平海军并入宋土。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并设立思明州,但不久后废除。1684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同安划归福建管辖,并在1903年,厦门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1912年,思明县成立,后又增设金门县。1933年,厦门特别市成立,但在“闽变”失败后,恢复为思明县。1935年,厦门市设立,辖有中心、开元、鼓浪屿和禾山区,直至1949年解放后,厦门成为福建省直属市。
1950年,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增设厦港区,后来集美镇并入厦门市。1958年,撤销禾山区,设立郊区,并对同安县的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2003年,厦门市再次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思明、鼓浪屿、开元合并为思明区,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并新设翔安区,至此,厦门市辖有六个区: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
自古以来,厦门便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海防要地,起初属于同安县管辖。元、明两朝时期,为抵御倭寇侵扰,在此设立了防哨。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御,开始在岛内筑城,这座城市被命名为厦门城,其名称寓意为“大厦之门”,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战略地位。清朝时期,厦门厅的设立标志着厦门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存在。直到1933年,厦门市正式成立。
厦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当时这里设立防哨,抵御外来侵扰。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使厦门城成为重要的防御要塞。清朝时,厦门厅的设立标志着厦门地位的提升。1933年,厦门市正式成立,自此以后,厦门开始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厦门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海防要地。元、明两朝时期,为了抵御倭寇侵扰,设置了防哨。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使厦门成为战略要地。清朝时,厦门厅的设立标志着其地位的提升。1933年,厦门市正式成立,使得厦门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厦门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元、明时期,防哨的设立体现了当时对倭寇侵扰的担忧。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彰显了其战略地位。清朝时,厦门厅的设立标志着其行政地位的提升。1933年,厦门市正式成立,使得这座城市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角色更加显著。
先秦时期,厦门开始存在,属于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百越的分布范围从交趾到会稽长达七八千里,百越的各部落杂居共存,各自拥有自己的族姓。所谓的先秦时期,即秦朝统一之前,从春秋战国时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厦门至今已有2239年的历史。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隶属于福建省,别称为鹭岛,简称鹭。它是副省级城市和经济特区,同时也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厦门自古以来就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到现代的港口城市,厦门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厦门不断吸收多元文化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
如今,厦门不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积极融入现代化建设,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重要桥梁。这座城市在保护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展现着新时代的魅力。
厦门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鼓浪屿的秀丽景色、南普陀寺的佛教文化、厦门大学的校园风光,都是游客和市民钟爱的去处。此外,厦门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国际马拉松、国际旅游节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以上就是厦门的历史的全部内容,厦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当时这里设立防哨,抵御外来侵扰。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使厦门城成为重要的防御要塞。清朝时,厦门厅的设立标志着厦门地位的提升。1933年,厦门市正式成立,自此以后,厦门开始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厦门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海防要地。元、明两朝时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