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沉没历史真相?那么,太平轮沉没历史真相?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共内战后期,大批难民急于逃离中国大陆,他们用金条换舱位或靠关系挤上早已客满的太平轮。太平轮是中联轮船公司的豪华货轮,排水量2489总吨,原是美战时期的铁壳运输船,起初载货,后改成商船,1948年7月15日开始往来于上海、基隆两地。1949年初,蒋介石政权下野,太平轮成为运输撤退军民赴台的旅游船。
194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太平轮原预计下午4时出发,因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延至6时启航。该船搭载了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员124名,无票者约300人),还载有沉重货物,包括600吨钢条、东南日报印刷器材与白报纸100多吨、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国民党档案、迪化街订购的南北货等。
为逃避宵禁,太平轮夜间航行时没开航行灯。晚间23时45分,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北纬30°25',东经122°),太平轮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建元轮立刻沉没,船上72人溺毙,3人被救起;太平轮在1分钟后跟着开始下沉(也有说法称建元轮沉没45分钟后太平轮沉没),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最终船上有超过900人罹难,有38人(6名船员)被澳大利亚军舰救起,另有几位幸存者被自发前来打捞的渔民救走,总幸存者有40多人。
驾驶能力问题:《大公报》在1949年2月2日的社评《海上又出惨剧》中提出驾驶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有观点认为抗战胜利后,轮船大量增加,船员素质低下,仅持准考证就可驾船。
超重问题:太平轮超载严重,除了大量乘客,还装载了600吨钢条等沉重货物,影响了船只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船员操作失误:幸存者徐志浩称两船相撞是因为大副喝酒,把驶舵重任交给三副,三副睡觉忘记调舵。
事件发生后,上海法院判决
以上就是太平轮沉没历史真相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