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 数学
  • 2023-05-16
目录
  • 6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
  • 六年级数学导学电子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人教版语文
  • 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

  • 6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

    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滑岩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信卖御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配誉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六年级数学导学电子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知册拦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搭胡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姿蚂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带伏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蠢念携和数学态度。

    二、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怎么读?怎么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怎么读?怎么写?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负数?

    三、课堂学习研讨:

    A、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B、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高态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人教版语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 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 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仿老辩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 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 ,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含贺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备缺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槐悔敬,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前御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铅慎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4

    1.课件出示问题: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2.小组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3.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四)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第1题: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第2题:(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单位:厘米)

    叫学生回答。

    第3题:判断。指名学生回答,并说理由。

    第4题:想一想,围起来能得到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特征

    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曲面)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