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六年级数学奥数题,六年级数学10道变态难奥数题

  • 数学
  • 2023-05-07
目录
  • 图形推理经典100道题
  • 六年级超难学霸奥数题
  • 奥数题20道及答案
  • 六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
  • 六年级数学疑难题39题

  • 图形推理经典100道题

    1、设皮姿乙走到路程为S,则甲走到路程为(1+1/5)S=6S/5;

    甲走到时间为T,则乙走的时间为(1-1/10)T=9T/10

    所以:甲的速度=6S/5T,乙的速度=10S/9T

    甲、乙的速度比=54/50

    2、设8个蔽蠢大桃子和5个小桃子为一份,总共有的份数为:

    510/(0.5×8+0.4×5)=85

    大桃子的个数=85×8=680(个)

    小桃子的个数=85×5=425(个)

    3、72/(5+7)=6

    数学组人宏握陪数=7×6=42(人)

    作文组人数=5×6=30(人)

    科技组人数=9×30/10=27(人)

    4、第一桶油的重量=45/(1+2+3)=7.5(千克)

    第二桶油的重量=2×7.5+2.5=17.5(千克)

    第三桶油的重量=3×7.5-2.5=20(千克)

    六年级超难学霸奥数题

    http://wenku.baidu.com/view/d602f88fa0116c175f0e48df.html

    奥数题20道及答案

    【 #小学奥数#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以下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奥数题祥租羡及答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用一批纸装订一种练习本。如果已装订120本,剩下的纸是这批纸的40%;如果装订了185本,则还剩下1350张纸。这批纸一共有多少张?

    答案与解析:方法一:120本对应(1-40%=)60%的总量,那么总量为120÷60%=200本。当装订了185本时,还剩下200-185:15本未装订,对应为1350张,所以每本需纸张:1350÷15=90张,那么200本需200×90=18000张。即这批纸共有18000张。

    方法二:装订120本,剩下40%的纸,即用了60%的纸。那么装订185本,需用185×(60%÷120)=92.5%的纸,即剩下1-92.5%=7.5%的纸,为1350张。所以这批纸共有1350÷7。5%=18000张。

    2.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A、B两人要到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漠深处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携带一个人2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准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问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最后两人返回出发点)?如果可以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以备返回时取用呢?

    答案与解析:

    最远可以深入沙漠360千米

    设A走X天后返回,A留下自己返回时所需的食物,剩下的转给B,此时B共有(48-3X)天的食物,因为B最多携带24天的食物,所以X=8,剩下的24天食物,B只能再向前走8天,留下16天的食物供返回时用,所以B可以向沙漠深处走16天,因为每天走20千米,所以其中一人最多可以深入沙漠320千米。

    如果改变条件,则问题关键为A返回时留给B24天的食物,由于24天的食物可以使B单独深入沙漠12天的路程,而另外24天的食物要供A、B两人往返一段路,这段路为24÷4=6天的路程,所以B可以深入沙谨拍漠18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360千米。

    3.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六年级同学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试题共50道。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给3分,不答给1分,答错倒扣1分。请你说明:该班同学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答案与解析:如果50道题都答对,共可得150分,是一个偶数。每答错一道题,就要相差4分,不管答错多少道题,4的倍数总是偶数。150减偶数,差仍然是一个偶数。同理,每不答一道题,就相差2分,不管有多少道题不答,2的倍数总是偶数,偶数加偶数之和为偶数。所以,全班每个同学的分数都是偶数。则全班同学的得分之和也一定是个偶数。

    4.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0%,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乙校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2%,那么,两校女生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分析:40%和42%的单位“1”是乙校的人数,那么甲校人数就是40%,乙校女生人数就是1-42%;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那么甲校的女生数就是40%×30%;再用两校的女生人数除以两校的总人数。

    解答:解:甲校的女生人数:40%×30%=12%,

    乙校的女生人数:1-42%=58%;

    (12%+58%)÷(1+40%),

    =70%÷140%,

    =50%;

    答:两校女生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50%。

    故答案为:50%。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5.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0%,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乙校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2%,那么,两校女生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

    答案与解析: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分析:40%和42%的单位“1”是乙校的人数,那么甲校人数就是40%,乙校女生型备人数就是1-42%;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那么甲校的女生数就是40%×30%;再用两校的女生人数除以两校的总人数。

    解答:解:甲校的女生人数:40%×30%=12%,

    乙校的女生人数:1-42%=58%;

    (12%+58%)÷(1+40%),

    =70%÷140%,

    =50%;

    答:两校女生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50%。

    故答案为:50%。

    6.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甲、乙、丙三人打靶,每人打三枪,三人各自中靶的环数之积都是,按个人中靶的总环数由高到低排,依次是甲、乙、丙。靶子上4环的那一枪是谁打的?(环数是不超过的自然数)

    【分析】三人三枪中靶环数之积均为60,即每人每枪中靶环数均为60的约数。将60分解质因数为60=22×3×5,又因为每枪环数不超过10,所以将60写成三个不超过10的自然数的乘积有且只有以下四种情况:

    60=3×4×5;60=2×6×5;60=2×3×10;60=1×6×10。

    其中总环数分别为12,13,15,17,出现4环的情形①总环数最少,所以4环是丙打的。

    六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

    1、设甲速度V1,乙V2,

    V1/V2=(S1/T1)/(S2/T2)=(S1/S2)(T2/T1)=[(1+1/5)/1]*[(1-1/11)/1]=12/11

    2、设大桃X个,小桃(5/8)宏滑X个

    0.5*X+0.4*(5/8)X=510,得X=680,大桃680个,小桃425个

    3、设蔽伏腊作文组X人,

    X/(72-X)=5/7,得X=30,所以作文组30人,

    科技组=30/10*9=27人

    4、第一桶=45/(1+2+3)=7.5千克,

    设第二桶X,第三桶=45-7.5-X

    因为:(X-2.5)/[(45-7.5-X)+2.5]=2/3,厅行得X=17.5,所以第三桶=20千克

    六年级数学疑难题39题

    过桥问题(1)

    1. 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火车长嫌渣漏14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这道题求的是通过时间。根据数量关系式,我们知道要想求通过时间,就要知道路程和速度。路程是用桥长加上车长。火车的速度是已知条件。

    总路程: (米)

    通过时间: (分钟)

    答: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17.1分钟。

    2. 一列火车长200米,全车通过长70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求车速的过桥问题。我们知道,要想求车速,我们就要知道路程和通过时间这两个条件。可以用已知条件桥长和车长求出路程,通过时间也是已知条件,所以车速可以很方便求出。

    总路程: (米)

    火车速度: (米)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30米。

    3. 一列火车长240米,这列火车每秒行15米,从车头进山洞到全车出山洞共用20秒,山洞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火车过山洞和火车过桥的思路是一样的。火车头进山洞就相当于火车头上桥;全车出洞就相当于车尾下桥。这道题求山洞的长度也就相当于求桥长,我们就必须知道总路程和车长,车长是已知条件,那么我们就要利用题中所给的车速和通过时间求出总路程。

    总路程:

    山洞长: (米)

    答:这个山洞长60米。

    和倍问题

    1. 秦奋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秦奋年龄的4倍,问秦奋和妈妈各是多少岁?

    我们把秦奋的年龄作为1倍,“妈妈的年龄是秦奋的4倍”,这样秦奋和妈妈年龄的和就相当于秦奋年龄的5倍是40岁,也就是(4+1)倍,也可以理解为5份是40岁,那么求1倍是多少,接着再求4倍是多少?

    (1)秦奋和妈妈年龄倍数和是:4+1=5(倍)

    (2)秦奋的年龄:40÷5=8岁

    (3)妈妈的年龄:8×4=32岁

    综合:40÷(4+1)=8岁8×4=32岁

    为了保证此题的正确,验证

    (1)8+32=40岁 (2)32÷8=4(倍)

    计算结果符合条件,所以解题正确。

    2. 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向相反方向飞行,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求它们的速度各是多少?

    已知两架飞机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就可以求出两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航程,也就是两架飞机的速度和。看图可知,这个速度和相当于乙飞机速度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乙飞机的速度,再根据乙飞机的速度求出甲飞机的速度。

    甲乙飞机的速度分别每小时行800千米、400千米。

    3. 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思考:(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中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书后)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

    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人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1)兄弟俩共有课外书的数量是20+25=45。

    (2)哥哥给弟弟若干本课外书后,兄弟俩共有的倍数是2+1=3。

    (3)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本数是45÷3=15。

    (4)哥哥给弟弟课外书的本数是25-15=10。

    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4. 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根据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可求出这时甲、乙两库共存粮多少吨。根据“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如果这时把乙库梁知存粮作为1倍,那么甲、乙库所存粮就相当于乙存粮的3倍。于是求出这时乙库存粮多少吨,进而可求出乙库原来存粮多少吨。最后就可求出甲库原来存粮多少吨。

    甲库原存粮130吨,乙库原存粮40吨。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

    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芹烂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罐头盒,现有150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才能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依据题意可知这个题有两个未知量,一个是制盒身的铁皮张数,一个是制盒底的铁皮张数,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未知数表示,要求出这两个未知数,就要从题目中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组在一起,就是方程组。

    两个等量关系是:A做盒身张数+做盒底的张数=铁皮总张数

    B制出的盒身数×2=制出的盒底数

    用86张白铁皮做盒身,64张白铁皮做盒底。

    奇数与偶数(一)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的奇数、偶数。

    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大于零的偶数又叫双数;凡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大于零的奇数又叫单数。

    因为偶数是2的倍数,所以通常用 这个式子来表示偶数(这里 是整数)。因为任何奇数除以2其余数都是1,所以通常用式子 来表示奇数(这里 是整数)。

    奇数和偶数有许多性质,常用的有:

    性质1两个偶数的和或者差仍然是偶数。

    例如:8+4=12,8-4=4等。

    两个奇数的和或差也是偶数。

    例如:9+3=12,9-3=6等。

    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例如:9+4=13,9-4=5等。

    单数个奇数的和是奇,双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几个偶数的和仍是偶数。

    性质2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

    偶数与整数的积是偶数。

    性质3任何一个奇数一定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

    1. 有5张扑克牌,画面向上。小明每次翻转其中的4张,那么,他能在翻动若干次后,使5张牌的画面都向下吗?

    同学们可以试验一下,只有将一张牌翻动奇数次,才能使它的画面由向上变为向下。要想使5张牌的画面都向下,那么每张牌都要翻动奇数次。

    5个奇数的和是奇数,所以翻动的总张数为奇数时才能使5张牌的牌面都向下。而小明每次翻动4张,不管翻多少次,翻动的总张数都是偶数。

    所以无论他翻动多少次,都不能使5张牌画面都向下。

    2. 甲盒中放有180个白色围棋子和181个黑色围棋子,乙盒中放有181个白色围棋子,李平每次任意从甲盒中摸出两个棋子,如果两个棋子同色,他就从乙盒中拿出一个白子放入甲盒;如果两个棋子不同色,他就把黑子放回甲盒。那么他拿多少后,甲盒中只剩下一个棋子,这个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不论李平从甲盒中拿出两个什么样的棋子,他总会把一个棋子放入甲盒。所以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数就减少一个,所以他拿180+181-1=360次后,甲盒里只剩下一个棋子。

    如果他拿出的是两个黑子,那么甲盒中的黑子数就减少两个。否则甲盒子中的黑子数不变。也就是说,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由于181是奇数,奇数减偶数等于奇数。所以,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数应是奇数,而不大于1的奇数只有1,所以甲盒里剩下的一个棋子应该是黑子。

    奥赛专题 -- 称球问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 :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 :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2)若A>B,则C、D中都是正品,再称B、C,则有B=C,或B<C(B>C不可能,为什么?)如B=C,则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前也可得出结论。

    (3)若A<B,类似于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

    奥赛专题 -- 抽屉原理

    【例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2名同学同一个月过生日。为什么?

    【分析】每年里共有12个月,任何一个人的生日,一定在其中的某一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成12个“抽屉”,把13名同学的生日看成13只“苹果”,把13只苹果放进1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苹果,也就是说,至少有2名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例 2】任意4个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3的倍数。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首先我们要弄清这样一条规律:如果两个自然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而任何一个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或者是0,或者是1,或者是2,根据这三种情况,可以把自然数分成3类,这3种类型就是我们要制造的3个“抽屉”。我们把4个数看作“苹果”,根据抽屉原理,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数。换句话说,4个自然数分成3类,至少有两个是同一类。既然是同一类,那么这两个数被3除的余数就一定相同。所以,任意4个自然数,至少有2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

    【例3】有规格尺寸相同的5种颜色的袜子各15只混装在箱内,试问不论如何取,从箱中至少取出多少只就能保证有3双袜子(袜子无左、右之分)?

    【分析与解】试想一下,从箱中取出6只、9只袜子,能配成3双袜子吗?回答是否定的。

    按5种颜色制作5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1,只要取出6只袜子就总有一只抽屉里装2只,这2只就可配成一双。拿走这一双,尚剩4只,如果再补进2只又成6只,再根据抽屉原理1,又可配成一双拿走。如果再补进2只,又可取得第3双。所以,至少要取6+2+2=10只袜子,就一定会配成3双。

    思考:1.能用抽屉原理2,直接得到结果吗?

    2.把题中的要求改为3双不同色袜子,至少应取出多少只?

    3.把题中的要求改为3双同色袜子,又如何?

    【例4】一个布袋中有35个同样大小的木球,其中白、黄、红三种颜色球各有10个,另外还有3个蓝色球、2个绿色球,试问一次至少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取出的球中至少有4个是同一颜色的球?

    【分析与解】从最“不利”的取出情况入手。

    最不利的情况是首先取出的5个球中,有3个是蓝色球、2个绿色球。

    接下来,把白、黄、红三色看作三个抽屉,由于这三种颜色球相等均超过4个,所以,根据抽屉原理2,只要取出的球数多于(4-1)×3=9个,即至少应取出10个球,就可以保证取出的球至少有4个是同一抽屉(同一颜色)里的球。

    故总共至少应取出10+5=15个球,才能符合要求。

    思考:把题中要求改为4个不同色,或者是两两同色,情形又如何?

    当我们遇到“判别具有某种事物的性质有没有,至少有几个”这样的问题时,想到它——抽屉原理,这是你的一条“决胜”之路。

    奥赛专题 -- 还原问题

    【例1】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0元。这时他的存折上还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从上面那个“重新包装”的事例中,我们应受到启发:要想还原,就得反过来做(倒推)。由“第二次取余下的一半多100元”可知,“余下的一半少100元”是1250元,从而“余下的一半”是1250+100=1350(元)

    余下的钱(余下一半钱的2倍)是:1350×2=2700(元)

    用同样道理可算出“存款的一半”和“原有存款”。综合算式是:

    [(1250+100)×2+50]×2=5500(元)

    还原问题的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施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解还原问题,通常应当按照与运算或增减变化相反的顺序,进行相应的逆运算。

    【例2】有26块砖,兄弟2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来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拿来一半给自己。弟弟觉得自己能行,又

    从哥哥那里拿来一半。哥哥不让,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样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分析】我们得先算出最后哥哥、弟弟各挑多少块。只要解一个“和差问题”就知道:哥哥挑“(26+2)÷2=14”块,弟弟挑“26-14=12”块。

    提示:解还原问题所作的相应的“逆运算”是指:加法用减法还原,减法用加法还原,乘法用除法还原,除法用乘法还原,并且原来是加(减)几,还原时应为减(加)几,原来是乘(除)以几,还原时应为除(乘)以几。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要学会列表,借助表格倒推,既能理清数量关系,又便于验算。

    奥赛专题 -- 鸡兔同笼问题

    例1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例2 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解:(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例3 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1] 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结合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相同,以一班为标准,则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3

    =44(人)

    二班:44+5=49(人)

    三班: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 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 49人和 42人。

    [分析2] 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人数又该是多少?

    解法2:(135+ 5+ 7)÷3 = 147÷3 = 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例4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 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 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 6×10= 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 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解:[6×10-(41+1)÷(6-4)

    = 18÷2=9(条)10-9=1(条)

    答:有9条小船,1条大船。

    例5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解: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6×18=108(条)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