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美术

初中美术说课稿,初中美术5分钟说课稿范文

  • 美术
  • 2023-04-12
目录
  • 初中美术10分钟说课稿
  • 初中美术5分钟说课稿范文
  • 初中美术优秀说课稿
  •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
  • 初中美术说课稿人教版

  • 初中美术10分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陵简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漫画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如一幅未完成漫画,本身没多大意义,这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联想,完成这幅作品。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环保内容导入:“出示一双一次性卫生筷,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总结:前几年,由于卫生筷的闭明出现,大家都觉得在外面吃东西方便多了,也卫生多了,但正是卫生筷的出现,使轿汪告人们走进了一个误区,这几年人们为了卫生而大量的使用卫生筷,厂家为了制作卫生筷而大量砍伐树木,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其实卫生筷并不卫生,终于,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画了这些画——出示图片:《误会》、《寻》、《最后的景点》。”之后导入课题:《漫画欣赏》

    这样的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品欣赏:

    导入后,首先介绍漫画的特点:高度概括、极度夸张、大幅度变形。紧接着简单的介绍漫画的种类:漫画可分为:校园漫画、肖像漫画、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等。

    因为校园漫画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所以本课先从校园漫画入手,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校园漫画

    先出示概念:校园漫画主要为在校学习的同学所创作、所观赏,向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同学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

    再出示校园漫画图片。

    1.《聚精会神》 同学们看看,谁能告诉老师这画的意思吗?生答,师总结:这幅画描绘了两位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考试中相互偷看的狼狈相。这幅画告诉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不然就会象诗中所说的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分析特点)

    过渡:同学再看看这位同学的表现。(出图2《网虫》)

    2.《网虫》 这幅画又有什么意思呢?它想告诉同学们什么道理呢?(详细分析画面,尽量让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

    肖像漫画

    过渡:《网虫》这幅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太过沉迷,上网是这样,“追星”也是这样,喜欢明星本不是坏事,但如果盲目崇拜,就一定是坏事,其实张老师也比较欣赏一些明星,欣赏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明星,今天,张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明星带过来让你们看看!(出示肖像漫画作品《李咏》)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李咏)是中央电视台二台幸运52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风趣幽默,同学看看这张画,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象李咏!为什么?通过与李咏的比较来了解漫画与现实的区别。

    出概念:用漫画手法来表现各类人物的肖像,在充分了解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漫画创作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塑造,以求得对象的形与神的酷似。特点:主要是夸张变形,不过这种手法决不是哈哈镜中机械的夸张变形,也不是庸俗嬉闹的夸张变形,更不是丑化对象的夸张变形。出示图片。

    《鲁迅》

    同学们看这张画,鲁迅的表情非常的严肃,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较困难,可从历史背景来引导)总结: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几乎每天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国的前途,所以作者给鲁迅先生画上了这种“横眉冷对千夫子”的表情。

    过渡:除了这几种漫画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漫画叫做“歌颂漫画”。(出示歌颂漫画的概念)

    歌颂漫画:以正面讴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简接抨击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画(《生命力》)。

    1. 《生命力》 这是前苏联漫画家斯米尔诺夫的作品,无情的利斧砍掉一棵大树,剁入残留的树桩上,但这不屈的生命,竟顽强地伸展到斧把上,长出新枝芽。表明画家对不屈生命的坚定信念。

    2.《书的幽默》 同学知道这幅画的意思吗?组织学生回答,如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师总结:书是知识的钥匙,如果我们要打开知识的大门,那就赶快到课本里去寻找吧!

    3.《一纸千金》 请学生根据画面说出讲一个故事。

    过渡:歌颂漫画是以赞美、歌颂为主,另外有一种漫画与歌颂漫画完全相反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出示《我登上了世界高峰》)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幅漫画的含义吗?生答,师总结。这类漫画又称为“讽刺漫画”。出示讽刺漫画的概念。

    讽刺漫画: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简接肯定,创造了高于现实的艺术美。(出示图片)

    1.《百鬼斩尽独留此精》 这幅漫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画漫画。画面中那个大汉叫钟馗(指出钟馗)在神话故事中,钟馗是专门捉鬼的,但在这张漫画中,钟馗却和马*精打得火热,被马*精弄得浑身苏软。以此来揭露抨击某些领导对拍马奉承者的偏爱和包庇重用。

    2.《面和心不和》 谁能告诉老师这张漫画的意思呢?让学生自己分析。

    3.《三包干部》 那么这张漫画又是什么意思呢?

    4.《圆满的家》 对*的讽刺,可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总结。适当进行国情教育。

    过渡:相对讽刺漫画来说,“幽默漫画”则显得轻松的多,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轻松一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默漫画”。(出幽默漫画概念)

    幽默漫画:是一种含笑的劝说,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和现象。(出示图片)

    1.《无题》 同学们能看懂这张画吗?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张漫画告诉我们,骑自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象画上的这个人,这样可危险啦!同学们记住了吗?

    2.《抢镜头》 组织学生讨论,这幅画的含义,然后请学生回答,师总结:现在,有少数人就有这种现象,比如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可举例),这种现象就跟画面上的马的表现一样。

    小结:简单重复所学的漫画特点与种类。

    (三)作业设计:

    出示一张跳水动作的漫画,问: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漫画,请同学们想想,它接下来的画面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多请几个,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答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漫画来自于现实生活,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自已身边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可以创作出好的漫画作品,如果不信,我们可以试试!

    参考文献:

    《漫画基础》徐凡冯化著

    《漫画月刊》

    《幽默大师》

    初中美术5分钟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说课稿范文模板汇总

    教师要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薯迅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说课稿范文一:盛情邀约

    教材分析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兆手毕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性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族芹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说课稿范文二:艺术魅力的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具体内容是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表演活动。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纵贯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国事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本课内容可安排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收集、交流、欣赏、探究、评价”为主,广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课时以创作实践为主,根据校园艺术节表演需要,引导学生准备材料、确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小型模拟表演,为演出做准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各类民俗活动中的面具资料,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面具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面具带给人们的乐趣,提升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面具作品进行评述。

    3、能否按照所学的方法步骤细致地完成面具制作过程。

    4、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内容积极交流。

    5、能否积极参与面具表演活动,并体现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实物及范作、相关图文资料等。

    学具:制作面具的各种纸、胶水、剪刀等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乐光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去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面具的了解。

    三、讲解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五、教学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第2课时

    1、才艺展示。

    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设计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互动点评

    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交流体会

    将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提问: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4、教师总结评价。

    本课应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

    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说课稿范文三:广而告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初中美术优秀说课稿

    教师要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范文一: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信凳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范文二: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纤坦闹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毁罩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八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范文三: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2.造型准确3.色调和谐统一学生各自准备好,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黑、白、灰无彩色。

    (2)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说课稿 篇1

    《洗澡》是小学美术人美版的一课内锋裂容,内容丰富,可发挥的空间较大。学生可大胆的发挥想象,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作画。本次交流课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方面

    1、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内容,目的哗悄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洗澡时的情景,体会爱清洁,讲卫生的快乐。通过洗澡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利用学生熟悉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

    2、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银芦闭。

    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的表现。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方法,突出平凡事件的趣

    二、学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教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上课初,我利用听儿歌《我爱洗澡》做动作的形式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洗澡时的特征,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问答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让学生谈一谈、说一说,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3)欣赏观察法:利用电脑演示洗澡的动作,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画画。

    四、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激情导入(听儿歌做动作)——展现学习目标——谈谈洗澡趣事——欣赏作品——交谈感受——自由创作并评价——课堂小结(给地球妈妈洗澡)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利用听儿歌《我爱洗澡》做动作的形式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洗澡时的特征,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展现学习目标

    洗澡真舒服呀,孩子们你们喜欢洗澡吗?我们今天就来上洗澡这一课。让学生看本课的任务,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3、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

    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4、学生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洗澡趣事。为动手画打下基础。

    5、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

    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 (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6、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六、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给地球妈妈洗澡》 通过让学生谈感受激励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一幼儿教育幼儿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准备一些备用的白纸、彩纸、蓝色的背景纸以及相关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蔬果总动员》本课是根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第11课《蔬果造型》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欣赏、表现的对象定位在蔬果的组合造型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美”——感受蔬果形状和颜色之美;“表现美”——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蔬果的美,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运用美”——了解蔬果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整堂课的设计就是“感受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过程。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情感性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3、难点:用蔬果创造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4、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水果拼盘、百宝箱、课件、实物展示台、蔬果、水果刀、菜板、牙签、盘子。

    学生:蔬果、手工材料。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二、说教法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了摸百宝箱的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谁来摸一摸,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宝贝?

    2.你摸到的是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是怎么猜到的。

    3、师:出示ppt水中各类水果的图片,提问:a、你最喜欢哪样蔬菜和水果,为什么?

    b、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有哪些?

    教师总结:蔬菜为人体提供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促进消化,使我们更加的健康。

    4、师:那么你们知道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以外,还可以做什么用呢?

    师: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蔬果还可以做成很多可爱的造型。(看课件)板书《蔬果总动员》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师:1)这个造型是哪几种蔬果做成的?

    2)这个蔬果造型运用了哪些方法,巧妙之处在哪里?

    初中美术说课稿人教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课程分析:

    太空是个无限而遥远的空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认识、利伏慎用和征服宇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

    本课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选用一张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照片。杨利伟已枝陪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英雄,这次航行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揭开了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的序幕,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第三位成员。借用此图意在激励儿童的航天梦想,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设计者和探索者,造福人类。

    活动一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已有绘画知识与技能,进行太空旅行与探索为主题的绘画制作。同时还展示了三幅学生作品,它们分别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第一幅以太空运动会为主题,描绘了孩子们在土星光环上进行溜冰大赛时欢乐、激烈的场景;第二幅图表现了孩子们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翻跟头、尽情的玩耍,感受失重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幅以探索为主题,第球上的儿童驾着宇宙飞行器旅行并来到神秘的太空博物馆参观学习,听取外星讲解员的介绍,并进行不同语言的交流。

    二、说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以少年儿童比较喜爱宇宙科幻为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四、缺搭敬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想像,运用已有绘画知识与技能,进行太空旅行与探索为主题的绘画创作。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画卷。

    五、说教学与学具准备:

    1、教师: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照片,有关宇宙、卫星、航天发射中心、外星人、太空城市等的图片资料,和优秀学生作品。

    2、学生:铅笔、橡皮、图画本、油画棒、水彩笔等。

    六、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需要启发联想,激发想象能力。飞天畅想能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七、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观看太空的图片资料。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在学生的习作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有的构图新颖,有的造型独特,有的想象丰富。

    学法:

    1、组织教学,展示作品。

    2、启发联想,激发学生想象。

    3、欣赏范作,探究法。

    4、学生自平、他评,提高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通过自评、他评,不仅进行了思想沟通,达成共识,而且对自己的画有了新的认识,找出缺点和优点,不断改善,提高绘画水平、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

    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学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包括地球与太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

    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 “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的操作,利用电脑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资料库”收集了有关绘画特殊技法的介绍,供作业时借鉴使用。

    “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意表现,使学习得以延续,且提供了教学选择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

    能从自己获得的星空图片中获取某种美感启示。

    初步懂得美术作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宏观世界,从而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业。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依据学习活动设置选择图片。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星星、行星、星团、星云、科学探索等图片以及绘画与设计作品,并采取艺术作品与星空图片相对照的方式呈现,启迪学生的创作思维,为教师实际教学选用图片时提供方式上的参考。作业指向是将美术的触角伸向遥远而神秘的太空,体验运用美术语言表现更为广阔的宏观世界,对于材料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较为宽泛。教材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学生作业和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学生作业时的参考,对教材中提供的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技法可作尝试。

    2.教学组织

    课前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如有关星空的图片、绘画作品,星空的科学知识,神话故事等。安排学生采用不同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把收集的图片资料粘贴在教室里。使学生课前就有交流,为本课学习作准备。学生还要准备绘制,例如水彩纸、毛边纸、色纸、颜料、上色以及盐等。

    3.教学策略

    首先,以“美丽而神秘的星空”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人类是怎样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关于星空的美丽传说?你对星空有哪些了解?获得哪些美感启示?围绕讨论做好有关准备,如相关知识、图片、文字资料的搜集,掌握赏析图片的方法,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接下来是学生的创作活动。在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展开师生的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呈现的绘画作品,分析其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等,教师就某一特殊表现技法如撒盐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构图、材质、色彩、技法等内容的具体的想像、创意上,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节课参照收集的星空图片,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绘制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画棒等都可以画出很好的效果,表现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并可尝试各种特殊技法。第二节课作业借助收集的资料,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星空图片展之类主题的招贴画,绘制手法可以手绘,可以用材料制作、图片剪贴,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重点在营造神秘的氛围,表达对宇宙的独特感受。

    4.教学评价

    作业展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教师注意评价方向的引导,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其明确改进提高的方向。 “活动一”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同时加强构图意识; “活动二”的作业注重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考虑作业的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培养设计意识的形成。

    本单元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学科综合,因此学习评价可关注学生是否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我所用”,体会美术与科学的联系。

    四、教学选择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1.古今中外关于星空的想像与描绘——人类的科学探索——对图片的赏析——表现技法的介绍——想像创作活动。

    2.用学校天文台观测星空——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活动二”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可能会有困难。因为对于主题不明确、脱离学生生活的平面设计,要此年龄段学生设计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当难度,一般会指向对画面构成意识的关注,而作业往往流于简单,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教学调整。建议把学习大空间的内容安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借助星空的题材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关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据第一节课的作业情况,组织一次本年级星空题材的图片、作业展,第二节课就以此主题设计一幅展览的招贴画,既符合教材中活动二的安排,又使活动有实用价值。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6 课内容,美丽的星空。 (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 ( 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师: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展示新课教学: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有没有细心的同学观察过?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由学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识)

    师:(小结)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师: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 由学生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 ) 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 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 教师:星空美丽而神秘,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了解了星空,鉴赏了星空,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幅表现美丽星空的作品呢?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本课来源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8册第一课。

    2.属于第四学段 综合~应用 领域

    3.本科的课业类型是 欣赏~评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三)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四)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单

    2.学具:相关资料 教材

    板书设置:

    一:建筑 二:雕塑

    三:人物 四:风景

    二.说教法

    讨论法

    讲述法

    问题发现与探究法

    合作学习指导法

    三.说学生

    初三学生处于叛逆期,自尊心强·要求平等·易冲动,希望得到认同,脾气暴躁。厌恶书教师教育,发散思维能力不强。课业压力增大,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有破罐破摔情况。成绩优秀的,也会因为美术是副科而不认真对待。上课会出现吃零食·传纸条·玩手机·看课外书·和写其他作业等情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 要求从中找出影片中有哪些美术遗存?

    这些遗存中又有哪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为什么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出课题。

    (二)新课:

    1建筑 播放图片 以小组为单位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方面进行对比。

    总结出: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西方以石材为主。中国多四合院,地面平铺为主,西方朝纵深发展。中国宫殿用金黄色琉璃瓦,朱红的木质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西方色彩单一。

    2.雕塑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与美神维纳斯。

    从造型 、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中西雕塑的不同。

    总结:中方雕塑注重写意,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雕塑多强调集体之美,古希腊罗马的强调个人所展示出的美。中:强调委婉、内敛、保守。西:强调直白、奔放、明晰。

    3.绘画

    观看图片

    从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较中西人物画的不同。

    总结: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的刻画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笔墨纸砚

    中国画造型准与不准,要依靠对意的表达程度而定。

    4.风景画

    欣赏 这幅《道路》, 体会西方风景特点。

    得出:西方风景重 光的运用,重色彩的配合,重透视的应用。

    欣赏《千里江山图》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单,对这幅中国山水进行分析。

    从中体会到哪些化元素?

    (1)“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人文理想,追求和深邃得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意境和品位。

    (2).中国山水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

    (回顾建筑、雕塑、绘画上的不同。)

    和同学们讨论,在中西方美术的比较中你能看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和 平易 深沉 含蓄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华民族艺术的认识。

    5.作业

    题目自拟

    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为话题写一篇论文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属于 “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手形画的魅力,激发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手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二、本课的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法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本课的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课的教学思路:

    (1)课堂教学以活动方式为主,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试一试、画一画、评一评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手形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生活创造美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注重情感体验和动脑动手。

    (2)在指导学生对手形的联想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允许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理解,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评价方式,让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一玩

    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 看一看

    教师用魔术的方法摆各种手形让大家猜,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做“你变我猜”的游戏,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老师刚才发现许多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三)合作练画,愉快展评

    1、画一画

    让学生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教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评价,时时处处予以鼓励。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延伸主题,运用课程整合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