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地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

  • 地理
  • 2023-07-02

初一地理知识点?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有: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那么,初一地理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资料

初一地理知识裤清胡点归纳有如下胡拦:

1、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3、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4、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正茄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初一地理知识点巴西

想要了解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仿散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初一地理知识点湖南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拿培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动画100集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旁巧座火山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初一地理考点必背

初一地理知识点参考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④海边看帆船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⑤站得高看得远。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知识点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一、地球与地球仪

1. 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列举出证据。

形状:球体。

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④海边看帆船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⑤站得高看得远。

2. 说明纬线的形状及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形状:圆。

规律: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3. 说出地球运动的形式及各种形式产生的地理现象。

形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地理现象:

①昼夜更替;②时间差异;③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

4. 说出北半球夏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增。

二、地图

5. 攀岩与爬山分别选择什么山体部位?对应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攀岩:陡崖 等高线重叠。

以上就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